词条 | 邓原岳 |
释义 | 邓原岳 (1555-1604)字汝高,号翠屏。福建福州府闽县(今福州)人,林春泽婿。万历十三年(1585)举于乡,二十年进士,授户部主事,监浙税。历员外郎﹑郎中,出为云南提学佥事,二十九年迁湖广参议,三十二年进副使,命未下已卒,年五十。文采诗名盛于八闽。其中进士后有《搔首集》,谒选时有《北征篇》,任户曹时有《帝京篇》,使浙漕有《于役稿》,参知荆楚后又有《帝京后篇》﹑《碧鸡》﹑《鄂诸》﹑《浮淮》诸集,单行本仅存《碧鸡集》不分卷。卒后其子邓庆寀合诸集汇刻为《西楼全集》,万历三十九年刊本十四卷,诗十卷﹑文四卷;崇祯元年(1628)刊本十八卷,诗十卷﹑文八卷,增墓表行状书启等,又有李维桢﹑翁正春﹑林古度等序﹑谢肇淛《邓汝高传》,叶向高﹑屠隆﹑邹迪光﹑王穉登﹑邹观光等人原为各集所作之序也附焉,其子邓庆寀跋,清黄虞稷《千顷堂书目》著录其《西楼存稿》十八卷即此本。徐熥《晋安风雅》录其诗三十六首。谢肇淛《滇录》录其诗五首。清钱谦益《列朝诗集》丁集录其诗一首,“小传”云:“与谢在杭(谢肇淛)并称诗于闽。在杭推之,以为国初有十才子,弘﹑正有郑善夫,而嘉﹑隆之后则汝高为之冠。”又云:“汝高尝辑《闽诗正声》,以高廷礼(高棅)《唐诗正声》为宗,大率取明诗之声调圆稳﹑格律整齐者,几以嗣响唐音,而汰除近世叫嚣跳踉之习。然其所谓唐音者,高廷礼《正声》﹑《品汇》之唐,而非唐人之唐也。观其诗论,则汝高之诗可知也。”清朱彝尊《明诗综》卷五七录其诗一首。清张豫章《御选宋金元明四朝诗》录其诗二首。《四库全书总目》著录《西楼集》十八卷,“提要”云:“卷首谢肇淛所作小传,谓原岳为诗,初学郑善夫,已又学‘七子’,既而一意摹古,要以唐人为宗,末年益复宏肆。今阅其诗,功候颇为不浅,惟未免有摹拟之痕也。”清郭柏苍《全闽明诗传》卷三三录其诗十六首。清末陈田《明诗纪事》庚签卷一七录其诗十一首,按云:“汝高诗音节俊爽,长于七律。与谢在杭﹑徐惟和(徐熥)辈结社。在抗推为嘉隆后闽人之冠,假借云尔。余衡其才品,当在二人之次。”生平见叶向高《翠屏邓公墓志铭》(《苍霞续草》卷一〇)﹑谢肇淛《邓汝高传》(崇祯元年刊《西楼全集》卷首)﹑清张廷玉《明史》卷二八六。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