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辛弃疾 |
释义 | 辛弃疾 (1140——1207)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居士。济南历城(今山东济南)人。高宗绍兴三十一年,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下,弃疾乡聚众二千投奔山东农民义军领袖耿京,任掌书记。归附耿京的僧人义端窃印潜逃,弃疾斩其首。次年初,奉耿京之命至建康与南宋朝廷联络抗金事宜,归途中闻耿京被叛徒张安国等攻杀,即率五十骑直趋济州,于五万金兵中缚张安国南下献俘,斩首建康,深为高宗赵构所赞叹。南归后,任江阴签判。孝宗乾道元年,奏进《美芹十论》;六年,作《九议》上宰相虞允文。在此期间,历任建康通判﹑司农寺主簿。乾道八年春,出知滁州。淳熙二年,出为江西提点刑狱,加秘阁修撰。四年,差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旋迁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五年,出为湖北转运副使。六年,改湖南转运副使,改知潭州兼湖南安抚。七年,加右文殿修撰,差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八年冬,改除两浙西路提点刑狱公事,以台臣王蔺论列,落职罢新任。自淳熙九年至嘉泰二年间,曾一度出任福建安抚,其馀时间均罢官闲居,先居上饶,后迁铅山。嘉泰三年夏,起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次年正月,差知镇江府。开禧元年夏复罢官归铅山。三年秋抱恨以殁,年六十八。弃疾兼擅诗文词,而以词的成就为最大。今存词六百二十馀首,多抒发爱国情思之作。如“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破陈子·为陈同甫赋壮语以寄》),“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待他年,整顿乾坤事了,为先生寿”(《水龙吟·甲辰岁为韩南涧尚书寿》),“此老自当兵十万,长安正在天西北”(《满江红·送郑舜举郎中赴召》),“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为铁。看试手,补天裂”(《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前韵》),均为抒发爱国情怀的作品。南宋王朝无意收复失地,因此他经常在词中表达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感慨,如“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楼观才成人已去,旌旗未卷头先白”(《满江红·江行简杨济翁周显先》),“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他深感忠而见忌,置身仕途的险恶,其《水调歌头·再用韵答李子永》“长安车马道上,平地起崔嵬”,《鹧鸪天·送人》“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前韵》亦曰“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骖骨”。他被视为北方来的归正人,一直倍受猜忌,长期赋闲,对此备觉不平,“意倦须还,身闲贵早”(《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因此,在其《稼轩长短句》中表现闲适生活的词占有很大份量,并有一定数量的农村词和少数爱情词。辛词风格豪健雄浑,沉郁顿挫,笔力纵横,大量使事用典,善于以传统诗﹑文的手法运用于词,使词这种文学样式发挥了与诗﹑文同等的社会功能,如《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代表作均具有这些特点。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称其“敛雄心,抗高调,变温婉,成悲凉”,陈廷焯《白雨斋词话》也谓其“气魄雄大,意境却极沉郁”,“稼轩驱使《庄》﹑《骚》﹑经﹑史,无一点斧凿痕,笔力甚峭”(《词林纪事》卷一一引楼敬思语)。其词继承并发扬光大了苏轼开创的豪放词风,在后来形成了以刘过﹑刘克庄﹑刘辰翁等为代表的豪放词派。直至清代的陈其年﹑郑燮﹑蒋士铨﹑况周颐等人,都深受其影响。辛弃疾词集在宋代已有多种刻本,今佚。其词集今存二种版本:四卷本,有汲古阁影宋抄本,《宋名家词》本﹑《四库全书》本﹑《中国文学珍本丛书》本﹑《影刊宋金元明本词四十种》本;十二卷本,有元大德三年广信书院刊本(藏于北京国家图书馆)﹑《四印斋所刻词》本﹑吴氏石莲庵刻《山左人词》本。清人编有《稼轩集钞存》(嘉庆刊本)。今人整理本有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出版的邓广铭重编《辛稼轩诗文抄存》,中华书局1962年出版邓广铭的《稼轩词编年笺注》等。《全宋词》第三册收有其词,《全宋词补辑》录其词三首。《全宋诗》卷二五八一至二五八二录其诗二卷。《全宋文》卷六二一四至六二一七收其文四卷。事迹见《宋史》卷四○一本传。今人邓广铭编有《辛弃疾年谱》。(常国武)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