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僧旻 |
释义 | 僧旻 (467—527)南朝齐﹑梁僧人﹑诗人。俗姓孙。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七岁出家,住吴县虎丘西山寺,十六岁后移住庄严寺,与法云等习学经论于僧柔﹑宝亮等名僧。齐竟陵王萧子良深相敬礼。齐武帝永明十年(492),始于兴福寺讲《成实论》,名动京师。与王俭﹑张融等交往,蔚为一代宗匠。梁武帝天监五年(506),入建康,帝待以殊礼。六年,敕选僧智﹑刘勰等三十人同集上林寺,抄集经论,以类相从,凡八十卷,以旻总其事。后吴郡太守张充﹑吴兴太守谢览并加延请,中途官员莫不郊迎,蔡撙至称为梁之“素王”。普通五年(524),敕命由虎丘返京,病剧。八年(527),卒。年六十一。萧统﹑萧绎为作墓碑。旻学兼儒玄,解音韵,能诗文。据《续高僧传·僧旻传》载,著有《四声指归》﹑《诗谱决疑》并论疏杂集一百馀卷,今佚。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