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赵贞吉 |
释义 | 赵贞吉 (1508-1576)字孟静,号大洲。四川成都府内江人。嘉靖七年(1528)领乡荐,十四年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时方士初进用,贞吉疏请求真儒﹑赞大业,执政不怿,因请归。还朝迁中允,掌司业事,俺答薄都城,谩书求贡,贞吉建言合帝意,立擢左谕德兼监察御史,奉敕宣谕诸军。已而单骑出城,遍谕诸营将,以此罪严嵩,比复命,严嵩劾其狂诞,廷杖,下诏狱,谪荔波典史。稍迁徽州通判,进南吏部主事,四十年累迁至户部右侍郎,又以忤严嵩夺官。隆庆初,起礼部左侍郎,掌詹事府,寻进南礼部尚书,仍留直讲,三年(1569)秋兼文渊阁大学士,预机务,加太子太保。六年因与高拱政见不合,引疾归,家居五年,卒于万历四年(1576)三月十五,年六十九,赠少保,谥文肃。崇王阳明之学,又喜释氏之说,以博洽称,然好刚使气,动与物迕,同列大臣,多以名呼之,以是多结怨。平生议论慷慨,诗文亦豪快,难以成派绳之,与杨慎﹑熊过﹑任瀚称“蜀中四大家”。清张廷玉《明史·艺文志》著录其《文集》二十三卷《诗》五卷。现存有嘉靖间文曲山堂刊本《赵太史诗钞》七卷《文钞》十卷;又万历十三年刊《赵文肃公文集》二十三卷(赋一卷﹑诗五卷﹑文十七卷)附年谱(是集有万历二十三年﹑二十九年重刊本)。另有明文曲山堂刻本《进讲录》五卷附录一卷。明末叶敬池刻《李卓吾先生评三大家文集》有《赵文肃公集》四卷。清黄宗羲《明文海》录其文二十九篇,评语云:“其文雄健,措辞不苟。”李腾鹏《皇明诗统》卷二五录其诗四首。费经虞《蜀诗》卷六录其诗十三首。清钱谦益《列朝诗集》丁集中录其诗三十五首,“小传”谓其“为诗骏发,突兀自放,一洗台阁婵媛铺陈之习。其文章尤为雄快,殆千古豪杰之士,读之犹想见其眉宇云”。清王夫之《明诗评选》录其诗三首。清朱彝尊《明诗综》卷四二录其诗一首。《四库全书总目》著录《文肃集》二十三卷,“提要”云:“贞吉学以释氏为宗,姜宝为之《序》曰:‘今世论学者,多阴采二氏之微妙,而阳讳其名,公于此能言之,敢言之,又讼言之﹑昌言之,而不少避忌。盖其所见真,所论当,人固莫得而訾议也。’其持论可谓悍矣。”清末陈田《明诗纪事》戊签卷一九录其诗二首。近人赵尊岳《明词汇刊》录其词[苏武慢·隆山驿次韵]。生平见胡直《赵文肃公贞吉传》(焦竑《国朝献征录》卷一七)﹑王兆云《皇明词林人物考》卷八﹑何乔远《名山藏》卷二五﹑清张廷玉《明史》卷一九三。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