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赵汝愚
释义
赵汝愚

(1140——1196)字子直,宋太宗八世孙,居余干(今属江西)。早有大志,乾道二年,为进士第一,签书宁国军节度判官,除秘书省正字,进著作郎。八年,知信州。淳熙二年,知台州,除江西转运判官。入为吏部郎兼太子侍讲,迁秘书少监兼权给事中,权吏部侍郎。九年,出为福建路安抚使兼知福州。十二年,迁四川制置使兼知成都府。光宗即位,再知福州。绍熙二年,召为吏部尚书。四年,除同知枢密院事。五年,与外戚韩侂胄定议拥立宁宗,兼权参知政事,悉召朱熹等在外士君子回朝。除枢密使,进右丞相,寻遭韩侂胄排挤,庆元元年,罢相,知福州,台臣合词请留。侂胄忌益深,监察御史胡纮诬以谋危社稷,责宁远军节度副使,永州安置。二年正月,为守臣钱鍪所窘,暴卒于衡州。侂胄诛,赐谥忠定,进封周王。汝愚学务有用,常以司马光﹑富弼﹑韩琦﹑范仲淹自期,与张栻﹑朱熹﹑吕祖谦﹑汪应辰﹑王十朋﹑胡铨﹑李焘﹑林光朝为师友。汝愚虽不以词章知名,而时人颇重其诗,曹彦约谓其有“高远之志,不拘一曲”(《昌谷集》卷一七《跋所藏赵忠定诗》)。其《题鼓山寺》诗有“江月不随流水去,天风常送海涛来”之句,以及《柳梢青》词,也屡为评论家称引。著有《赵忠定集》十五卷﹑《奏议》十五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已佚。又编《国朝诸臣奏议》一百五十卷,今存。《全宋词》第三册收其词一首。《全宋诗》卷二五八三录其诗八首。《全宋文》卷六一八五至六一九三收其文九卷。事迹见《宋史》卷三九二本传﹑《宋忠定赵周王别录》。(吴洪泽)

出自:《中国文学家大辞典·宋代卷》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6:2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