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谈迁
释义 谈迁

(1594-1658)原名以训,字仲木,明亡后改名迁,字孺木,号海若,又自署江左遗民。浙江杭州府海宁人。生于万历二十二年(1594)十月十二。世以耕读传家,父为诸生,科考未遂,读书自娱,有诗集《容膝轩稿》二卷,不传。谈迁弱冠入学,然不喜八股时艺,惟好子史百家言,数试不举,因弃科考。崇祯末,山西张道濬戍海宁卫,与谈迁交善,诗文赠答,又荐其拜识南吏部尚书张慎言。后南户部尚书高弘图聘其为府中记事,南明弘光初,弘图欲荐其入史馆,又欲荐其为中书舍人,坚辞。弘图辞官归,谈迁也随之寓居苏州。弘光元年(1645),清兵下扬州﹑镇江,曾随高由苏州赴杭州,说浙江巡抚张秉贞﹑总督张凤翔等抗清,事不果,回海宁家中,弃繻隐居。迁有志于史,自天启元年(1621)始,即以历朝《实录》为基础,参酌诸家撰述及地方志乘,撰写有明一代编年史,经六年六易其稿,完成《国榷》一百卷,缕述明初至天启朝之史事。明亡后,又续完崇祯﹑弘光两朝事十卷。清顺治四年(1647)八月,其书稿被人入室盗走,因发愤重写,复阅群书,询访故老,日稿十二纸,经五年,终成第二稿,后屡经修订,以抄本行世。顺治十年曾应聘为清弘文馆编修朱之锡记室,随其入京,寻访明朝降臣﹑遗民,结交吴伟业﹑曹溶﹑霍达,收集各种资料以修订《国榷》。十三年归乡后又西游山西平阳,十四年十二月十二(1658年1月15日)病卒于平阳旅舍,年六十四。《国榷》清代列为禁书,近人张宗祥据蒋氏衍芬草堂抄本﹑四明卢氏抱经楼藏抄本及崇祯一朝十卷本互相校补,辑编为一百零四卷。谈迁志在著书,虽家贫甚,而修身清节,与人交,不亡取一介。张慎言诗“一介贫无田十亩,三冬剩有史千年”(《赠谈孺木》),可为盖棺之语。所著除《国榷》外尚有《枣林杂俎》十二卷(现存清抄本),为其弘光时据南都内府书及所知弘光朝轶闻编辑而成。杂著另有明崇祯间刊本《枣林艺篑》一卷七十五则,多记文物掌故﹑诗人轶事,亦作考订辨伪。清黄虞稷《千顷堂书目》另著录其《海昌外志》八卷,亦有抄本传世。又有抄本《北游录》,记述其顺治十年至十三年去北京期间经历见闻及期间所作诗文。诗集名《枣林集》,流传甚少,仅见于近人刊《古学汇刊》本《枣林集》三卷,收诗三百三十余首。清朱彝尊《明诗综》卷八○﹑清卓尔堪《明遗民诗》录其诗一首。清末陈田《明诗纪事》辛签卷一六录其诗七首,按语云:“孺木博综旧典,诗亦长于咏古,多哀艳之音。”生平见清朱一是《谈孺木先生墓志铭》(《为可堂初集》卷二八)﹑清黄宗羲《谈孺木墓表》(《南雷文定》卷八)﹑清温睿临《南疆免史》卷四三。

出自:《中国文学家大辞典·明代卷》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19:5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