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许学夷 |
释义 | 许学夷 (1563—1633)字伯清。南直常州府江阴(今属江苏)人。生于嘉靖四十二年(1563)七月十四。厌弃帖括,惟文史是耽,即绝饮忍蜡冻,纂订不少懈。性疏略,不治边幅,不理生产,而负气多傲,冠盖到门则避,馈遗至室则辞。崇祯六年(1633)正月十四卒,年七十一。喜吟咏,自少学诗,终身未废,晚年仍与沈鹜﹑丘维贤﹑徐益﹑周俊等二十余人结“沧州社”。又曾与丘维贤辑江阴古今诗为《澄江诗选》三十七卷《后集》五卷,未见传。卒后,其婿陈所学之父辑学夷诗,得七百六十二首,待刊未果。平生尤以究心文理为名山事业,于古今诸作,靡不探流溯源,因撰《诗源辨体》以论之,自万历二十一年(1593)始,历二十年而稍成,后屡有增补删改,又历二十年,论诗部分成三十六卷,内诗选三十卷﹑诗论十六卷,计九百五十六则。所论起于《诗经》,迄于晚唐五代,计周﹑楚﹑汉﹑魏﹑宋﹑齐﹑梁﹑陈﹑隋﹑五代各一卷,晋二卷,初唐﹑晚唐各三卷,盛唐五卷,中唐十卷,总论三卷,各卷或数则或数十则不等;其后复采宋﹑元﹑明诗为后集,并选辑其中论诗部分为《后集纂要》二卷,一百五十九则。称“四十年十二易稿始成”,“皆积久悟入而得”,所论以体制格调为本,重源流正变,而以雅正为归。现存《诗源辨体》万历四十一年初刊本,仅诗论十六卷,末附《伯清诗集》一卷。至崇祯十五年其婿陈所学刊本,仍为诗论部分,然已增至三十八卷,跋文称所选唐以前诗四千四百七十五首,自宋迄明六千三百六十二首,仍无力刊刻。后又有1922年恽毓龄仿宋聚珍字排印本,所据为陈所学刊三十八卷本,书末附《伯清诗稿》及《许伯清遗诗辑补》各一卷。其稿本三十六卷亦存世。近人顾季慈《江上诗抄》卷三九录其诗八十余首。生平见陈所学《诗源辨体跋》(崇祯刊《诗源辨体》卷首)﹑清恽应翼《许伯清传》(近人刊《诗源辨体》附)﹑《(光绪)江阴县志》卷一七。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