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裴秀
释义
裴秀

(224—271)魏﹑晋间学者﹑散文家。字秀彦。河东闻喜(今属山西)人。少好学,八岁能属文,时人号“后进领袖”。齐王芳正始中,毌丘俭荐之于曹爽,称其“玄静守真,性入道奥,博学强记,无文不该”。爽辟为掾。正始九年(248),迁黄门侍郎。嘉平元年(249),爽诛,以故吏免从坐。顷之,为廷尉正,司马昭安东司马﹑卫将军司马,迁散骑常侍。高贵乡公好学有文才,屡命裴秀﹑王沈于东堂讲作文,号秀为“儒林丈人”。然秀依附司马氏,与贾充﹑王沈等同为司马昭心腹,晋室开国功臣。陈留王景元初(260),迁尚书仆射。咸熙元年(264),受命议官制,定五等爵。次年,进尚书令﹑右光禄大夫。司马炎代晋,封巨康郡公。以服寒食散,病废于家。迁司空。泰始七年(271),卒。年四十八。谥元。秀洽闻广识,有集三卷,著《易论》﹑《乐论》,又以《禹贡》山川地名,年代久远,多有变易,作《禹贡地域图》十八篇,奏上,藏于秘府,均佚。今存文四篇,见《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诗三篇,见《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出自:《中国文学家大辞典·先秦汉魏晋南北朝卷》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4 7: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