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菩提流志 |
释义 | 菩提流志 (?——727)南印度人。原名达摩流志,意译为法希。出身婆罗门,姓迦叶。十二岁从外道出家,六十岁后改信佛教,五年后即通达三藏教典,声播遐迩。唐高宗闻其名,遣使往印度迎请,于武后长寿二年到达洛阳。同年在佛授记寺译出《宝雨经》一○卷,于序分末加入东方月光天子受记在中国现女人身统治世间一段,赢得武后赞赏,为改名菩提流志,意译为觉爱。神龙二年,于长安崇福寺编译《大宝积经》。前后共译经五三部。至开元十五年去世,传云享年一五六岁。菩提流志主持《大宝积经》全本之编译工作,完成玄奘未竟之业。并利用《宝积经》独有之丛书体裁,尽量勘同从前已译零本编入大部,并新译出二六会三九卷,其译文质量较高,特别是偈颂译文,旧本有些采用六言或八言,不符合中国诗歌体裁,流志重译都改为五﹑七言,且能曲尽其意,有一定文学价值。《宋高僧传》卷三﹑《开元释教录》卷九有传。(陈允吉﹑卢苇菁)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