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范泰 |
释义 | 范泰 (355—428)晋﹑宋间文人。字伯伦。原籍顺阳(今河南内乡西南)。范甯之子,范晔之父。晋孝武帝太元中,历谢安﹑会稽王司马道子二府参军,十四年(389)。外弟王忱为荆州刺史,以泰为天门太守。忱放纵任诞,泰每多规劝。太元十七年(392),忱病卒,泰入建康为中书侍郎。丁父忧,袭爵阳遂乡侯。安帝元兴元年(402),桓玄入京总揽朝政,以泰为居丧无礼,废徙丹徒。三年,刘裕等起兵击败桓玄,任泰为国子博士,出为荆州刺史司马休之冠军长史﹑南郡太守。复入为黄门郎﹑御史中丞,出为东阳太守。义熙六年(410),卢循起事,泰以发兵有功加振武将军,次年迁侍中,转度支尚书,谢混誉为“王元太一流人”。义熙十二年,至彭城授刘裕九锡,次年随军北征,甚为裕所优礼。途中作《代宋公祭嵩山文》。刘裕代晋建宋,拜金紫光禄大夫,永初三年(503),建国学,以泰为祭酒。在任上表言兴儒学,谏造五铢钱,又上疏言少帝诸多愆失。文帝元嘉三年(426),进侍中﹑左光禄大夫,上表请释谢晦女眷。以年老有脚疾,宴见特许乘辇。五年(428)八月,卒。年七十四。谥曰宣侯。 泰任心率性,直言无忌,虽在公座,不异私室。博览群籍,好为文章,奖掖后生,孜孜不倦。尝嘲王淮之唯解弹事而不能诗(《宋书·王淮之传》)。有《古今善言》二十四篇三十卷,文集二十卷,佚。《玉翰山房辑佚丛书》辑有佚句。今存诗六首,多为断句,诗风质朴,见《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文二十篇,多为表奏及佛学论文,见《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