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范晔 |
释义 | 范晔 (398—445)南朝宋史学家﹑散文家。字蔚宗,小字塼。原籍顺阳(今河南内乡西南)。范泰之子。短而肥黑,秃须眉。善为文章,能隶书,晓音律。晋末,州辟主簿,不就。寻被辟为刘裕相国掾,转刘义康参军。入宋,为尚书外兵郎,出为荆州别驾从事,寻召入为秘书丞。元嘉五年(428),丁父忧,服阕,起为江州刺史征南大将军檀道济司马,领新蔡太守。元嘉八年,道济出兵扼北魏,晔辞以脚疾,不许。是年,入为尚书吏部郎。元嘉九年(432),彭城王义康母卒,晔与弟广渊夜中酣饮,听义康府挽歌,义康怒,迁晔宣城太守。在郡数年,集前人谢承﹑华峤﹑袁宏等后汉史籍删订剪裁,为一家之作,即今存之《后汉书》。迁豫州刺史﹑长沙王义欣镇军长史,嫡母卒,晔不及时奔丧,及行,又携妓妾自随,被劾,文帝爱其才而不罪。十七年(440),服阕为始兴王濬后军长史,领南下邳太守。是年十二月,濬又迁镇扬州,以年幼,政事尽委于晔。十八年或稍后,迁左卫将军,二十一年,迁太子詹事,后人因习称“范詹事”。时刘湛被诛,义康被黜为江州刺史。孔熙先以其父曾受义康庇护,又居官久不升迁,乃联络徐湛之﹑臧质等密谋拥立义康。熙先结交范晔甥谢综,又因谢综而与范晔成莫逆,多方劝晔以为内应。晔心动,许之。元嘉二十二年(445)十一月,徐湛之上表自首,并举发谋逆。范晔﹑孔熙先等并被收下狱,旋被杀。年四十八。弟广渊,亦能诗,有集一卷。今存诗一首见《初学记》卷十八。 晔性精微,有思致。通宫商,善琵琶,宋文帝欲听,屡加示意,晔伪若不知。后值宴饮,文帝欲歌,命晔伴奏,乃弹。于四声音韵亦颇探究,在狱中与诸甥侄书云:“才少思难,所以每于操笔,其所成篇,殆无全称者。常耻作文士。文患其事尽于形,情急于藻,义牵其旨,韵移其意”,故“常谓情志所托,故当以意为主,以文传意”。又自言“性别宫商,识清浊,斯自然也。观古今文人,多不全了此处”。所著《后汉书》为二十四史之一,然仅成纪﹑传,今传本中八志为司马彪所作,由梁刘昭合为一书。此书为现存最重要之东汉史料,刘知几誉为“简而且周,疏而不漏”。文兼骈散,传论尤极纵横驰骋之致,于后世散文创作颇有影响。《文选》录其《皇后纪论》等五篇。《文苑传》之立,亦始自此书。能诗,《诗品》列入下品。有集十五卷,佚。今存文五篇,除《双鹤诗序》残文外,均见《宋书》本传。诗二首,一见《文选》,一见《宋书》本传。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