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王鏊
释义 王鏊

(1450-1524)字济之,号守溪,晚号拙叟,学者称震泽先生。南直苏州府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景泰元年(1450)八月十七。父为光化知县,十六岁随父入国子监读书,两试未举。成化十年(1474)乡试解元,次年春闱,会试第一,殿试第三,授翰林编修,九年后升侍讲。弘治二年(1489)进侍讲学士,四年修《宪宗实录》,进右春坊右谕德,充经筵日讲官,升少詹事兼侍读学士,擢吏部右侍郎,转左。正德初,刘瑾专权,大学士刘健﹑谢迁相继去位,内阁止李东阳一人,刘瑾欲引焦芳入内阁,廷议独推王鏊,因得与焦芳同入内阁,进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二年(1506)敕升少傅兼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以瑾播弄威福,知不可为,四年(1509)请致仕。归里家居十余年,嘉靖三年(1524)三月十一卒,年七十五,赠太傅,谥文恪。博学有识,为官清正,重民生,重边防,然知进退,明哲保身,因处于险境而保全。诗文别集《震泽先生集》三十六卷初刻于嘉靖间,赋及诗词九卷,奏疏三卷,诸体文二十四卷。是集又有万历间震泽王氏三槐堂重刻本,收入《四库全书》,名《震泽集》。又有清顺治十三年(1655)王氏三槐堂刻《杨维斗先生手订王文恪公家藏未刻稿》二卷﹑《文湛持太史手评王文恪公传世已刻稿》不分卷。所著尚有明刻《震泽纪闻》一卷﹑《续纪闻》一卷﹑《震泽长语》二卷﹑《姑苏志》六十卷及清抄本《守溪笔记》。万历时其玄孙王永熙将《纪闻》﹑《长语》与王鏊孙王禹声所撰《续震泽纪闻》﹑《郢事纪略》合刊,题《震泽先生别集》。另有《本草单方》﹑《奏疏》﹑《春秋词命》﹑《孝宗朝实录》等。以工于时文称,与唐顺之﹑薛应旂﹑瞿景淳称“时文四大家”。亦以古文名,为文崇尚韩愈﹑王安石,清黄宗羲《明文海》录其文十七篇,评其文曰:“孝宗文治之盛,由长沙(李东阳)与公主持馆阁也。文虽不一辙,然清而不薄,详而不芜,皆正宗也。”清张廷玉《明史》本传亦称其“文章尔雅,议论明畅”。其诗不拘唐宋而学,评古人诗尝言:“唐以格高,宋以学胜。”(《震泽集》卷三五《题元人书》),称“师其意,不师其词”(《震泽长语》卷下《文章》),尤以七言近体为胜。卒后邵宝为其作墓志,谓其诗“萧散清逸,有王﹑岑风致”。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谓其诗“不专法唐,于北宋似梅圣俞,于南宋似范致能,峭直疏放,于先正格律之外,自成一家。” 明翟校辑﹑清王辅铭补辑《练音集补》附卷录其诗二首。顾起纶《续国雅》卷三录其诗一首。李腾鹏《皇明诗统》卷一四录其诗八首。曹学佺《石仓十二代诗选·明诗选》录其诗九十三首。清钱谦益《列朝诗集》丙集录其诗三十八首。清朱彝尊《明诗综》卷二五录其诗四首。清沈德潜《明诗别裁集》录其诗一首。清张豫章《御选宋金元明四朝诗》录其诗十六首。清末陈田《明诗纪事》丙签卷七录其诗十二首,按云:“文恪以文章名一世,集中七言律绝格调风致,竟尔不凡。”近人赵尊岳《明词汇刊》录其词六首为《震泽词》。生平见邵宝《文恪王公墓志铭》(《容春堂续集》卷一六)﹑王守仁《王文恪公传》(《王文成公全书》卷二五)﹑廖道南《殿阁词林记》卷二﹑何乔远《名山藏》卷七〇﹑清张廷玉《明史》卷一八一。

出自:《中国文学家大辞典·明代卷》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16:2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