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不空 |
释义 | 不空 (705——774)唐代僧侣,中国佛教四大译经家之一,与善无畏﹑金刚智同为密宗创始人,并称开元三大士。狮子国(今斯里兰卡)人,一说北印度人。梵名阿目佉跋折罗,意译为不空金刚。少年时从金刚智出家,并随来中国。开元八年到洛阳。十二年,在洛阳广福寺受戒,协助金刚智翻译密教经典,学习律议和唐梵经论。二十九年(一说天宝二年),承金刚智遗命往狮子国及天竺广求密藏,从普贤阿阇梨受十八会金刚瑜伽法门和大毗卢遮那大悲胎藏建立坛法。天宝五载,携带陀罗尼教《金刚顶瑜伽经》等八○部,大小乘经论二○部回到中国,奉旨在净影寺进行翻译,并开坛传法。十二载后,在河西武威开元寺从事灌顶译经。十五载奉诏还京。寻长安为安禄山所陷,不空仍派人与肃宗通消息,肃宗还京后尝召入宫中建立曼荼罗,为皇帝灌顶。永泰元年,授特进,试鸿胪卿,加号大广智三藏。晚年使弟子含光在五台山造金阁寺,继又造玉华寺,自后遂成为密教重心。大历九年卒,临终加开府仪同三司,封肃国公;死后追赠司空,谥大辨正广智三藏。不空早岁来华,通晓中国文化语言,前后共译出大乘及密教经典七十七部,主要有《金刚顶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大教王经》(通称《金刚顶经》)﹑《金刚顶瑜珈经》﹑《大乘密严经》﹑《仁王般若经》等,与当时政治﹑宗教﹑文化生活有密切关系。所译《北方毗沙门天王随军护法真言》及《北方毗沙门天王随军护法仪轨》中之毗沙门天王,天宝年间曾下敕诸道州府于西北隅置像供养,对后来中国古典小说中托塔天王李靖形象之形成起过直接影响。其遗文由圆照编为《不空表制集》六卷,今收入《大正藏》。《全唐文》卷九一六收文三篇。事迹见《宋高僧传》卷一﹑《贞元新定释教目录》卷一五及赵迁《大唐故大德赠司空大辨正广智不空三藏行状》。(陈允吉﹑卢苇菁)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