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王圻 |
释义 | 王圻 (1530-1615)初名堰,字公石,改名后字元翰,号洪洲,又号梅源居士。南直松江府上海人。生于嘉靖九年(1530)正月二十一。四十三年(1564)乡试中举,明年进士,除江西清江知县,改万安。征授云南道御史,以党附徐阶忤时相高拱,出为福建按察佥事,又谪邛州判官。迁进贤知县,改曹县,升开州知州,历青州府同知,擢湖广按察佥事﹑陕西参议,致仕归。卒于万历四十三年(1615)闰八月十四,年八十六。平生嗜学,尝筑室淞滨,种梅万树,称梅花源,以为读书著述之地。尤究心文献,耄耋之年,仍燃烛帐中,彻夜不倦,故所著弘富。现存明刊《续文献通考》二百五十四卷﹑《三才图说》一百六卷﹑《东吴水利考》十卷﹑《两浙盐志》二十四卷﹑《谥法通考》十八卷﹑《三才图会》一百六卷﹑《稗史汇编》一百七十五卷﹑《续定周礼全经集注》十四卷,皆为其编刊。另有《海防志》八卷﹑《吴淞江议》一卷﹑《青浦县志》八卷等见于著录。其究心编著,偶为诗,惟意所适,一无蹈袭。清黄虞稷《千顷堂书目》著录其录其别集《洪洲类稿》十六卷《明农稿》四卷。现存万历间王氏家刊本《王侍御类稿》十六卷,首有郭正域﹑吴国伦﹑陆应旸序,内奏疏一卷﹑各体文十二卷,十四﹑十五卷为诗,计收五七言古近体诗约四百首﹑词五首,卷一六为附录,首《葺城唱和集》,收圻与同邑何三畏﹑陆应旸﹑钱龙锡﹑徐三重等唱和之作,内圻诗九首,后附《生祠记》﹑《德政碑》及墓志﹑行状﹑行实等。清朱彝尊《明诗综》卷四四录其诗二首。清王昶《青浦诗传》卷一〇录其诗一首。清王辅铭《明练音续集》卷二录其诗六首。清姚宏绪《松风余韵》卷二九录其诗一首。清末陈田《明诗纪事》己签卷一五录其诗一首。近人严昌堉《海藻》卷五录其诗二首。生平见张恒《王公暨元配陈宜人行状》﹑顾秉谦《王公暨配诰封宜人陈氏合葬墓志铭》(《王侍御类稿》卷一六)及何三畏《王参知洪洲公传》(《云间志略》卷一八)﹑清张廷玉《明史》卷二八六。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