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王元翰 |
释义 | 王元翰 (1565-1633)字伯举,号聚洲。云南临安府宁州(今华宁)人,祖籍凤阳。生于嘉靖四十四年(1565)九月初九。万历十六年(1588)中举,二十九年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在庶常馆五年,三十四年授吏科给事中,转工科右给事中。居谏垣四年,意气凌厉,以谏诤自任,屡屡切谏,指陈朝廷之弊,至言天下“可痛哭者八事”,世服其敢言,也因之多有得罪。时朝廷朋党林立,互相攻讦,三十七年有人劾其贪赃,元翰乃尽出其家私行李,筐箧舁置国门,纵吏士简括,恸哭辞朝,携妻孥离京南下。吏部坐擅离职守,谪其为刑部检校,京察又以浮躁名再谪湖广按察司知事。天启三年(1623)赵南星任吏部尚书,起元翰为工部主事,赴任在途,赵已为魏忠贤所罢,元翰亦被指为东林党人,勅其冠带闲住。后流寓南京十余年,崇祯六年(1633)七月二十卒,年六十九,友人范凤翼等为买棺以殓,葬江宁。以奏疏著名,亦能诗文,著有《未焚草》﹑《南岳草》﹑《山海记》﹑《德邻草》等,卒后曾辑刻为一集,未见传。现存清嘉庆五年(1800)其后人王文涣重刊本《王谏议全集》,分类不分卷,内《疏草》收其奏疏二十八篇,附刘宗周等人所作墓表﹑墓志﹑传记﹑行状;《诗集》收其诗三百二十余首,后补遗三十首;《文集》﹑《尺牍》也均有补遗,盖补遗部分均为嘉庆重刊时所补。另有《云南丛书》初编本,题为《凝翠集》。元翰虽出仕三十年,然在职不过十年,余皆流落于山东﹑南直﹑湖广等地,所作因多纪游诗,间有可读。清袁文典等《明滇南诗略》卷七录其诗三十一首﹑《滇南文略》录其文四十二篇。清陈荣昌《滇诗拾遗》卷四录其诗一百三十首。清末陈田《明诗纪事》庚签卷二〇录其诗一首。近人李坤《滇诗拾遗补》卷三录其诗一首。生平见刘宗周《王公墓志铭》﹑倪元璐《王谏议传》﹑范凤翼《聚州王公行状》(《王谏议集》附)及清张廷玉《明史》卷二三六。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