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沈曾植 |
释义 | 沈曾植 (1851—1922)字子培,号乙盦。晚年自号东轩﹑寐叟。浙江嘉兴人。祖沈维𫓱,官至工部侍郎。父沈宗涵,官工部员外郎。沈曾植生长于北京。光绪六年(1880)中进士。授刑部主事,迁郎中,兼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二十一年,与康有为等创立强学会。倡议借英国款,修筑东北三省铁路,受恭亲王奕及李鸿章赏识,拟上奏朝廷,被阻。二十四年,受湖广总督张之洞之聘,主讲两湖书院史席。二十六年,八国联军入侵,与盛宣怀奔走于张之洞﹑刘坤一之间,策划东南互保。三十二年,还刑部供职。外务部成立,任和会司员外郎。次年,出任江西广信府知府。其后,历任南昌知府,江西督粮道员﹑盐巡道员,江西按察使,安徽提学使﹑安徽布政使,护理安徽巡抚。宣统二年(1910)辞官居上海。辛亥革命后以清朝遗老自居,仍用宣统年号纪年。加入诗歌团体超社和逸社,与陈三立﹑梁鼎芬等互相酬唱。1916年参与溥仪复辟,被封为学部尚书。 沈曾植通经术,精小学,于西北地理学及辽﹑金﹑元三朝历史尤有研究。诗生涩瘦硬,境界幽暗,被视为同光体诗派的中坚。陈衍称其诗“雅尚险奥﹑聱牙钩棘中时复清言见骨,诉真宰﹑荡精灵”(《沈乙盦诗·序》)。徐世昌曰:“诗自宛陵山谷诸家入而跻其奥,不域其藩﹑旁薄郁积,缮性鞫情,卓然自辟门庭,固近日一名家也。”《晚晴簃诗汇》卷一七三)钱仲联《梦苕庵诗话》称其诗“深古排奡,不作一犹人语。”“才学所溢,时时好用僻典生字,更益以佛典。有包举万象之力,故不觉其琐碎。确足震聋骇俗,而人亦不能好之。”“博大沉郁,八代唐宋,熔入一炉,为继其乡钱萚石以后一大家,可以药近人浅薄之病。”著有《海日楼诗》﹑《寐叟乙卯稿》﹑《曼陀罗寱词》﹑《海日楼丛札》﹑《海日楼题跋》﹑《蒙古源流笺证》﹑《元秘史笺证》;编有《西江诗派韩饶二集》﹑《校注元亲征录》。生平事迹见《清史稿》卷四七二﹑谢凤孙《学部尚书沈公墓志铭》(《碑传集三编》卷八)等。(赵慎修)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