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段克己 |
释义 | 段克己 (1196——1254)字复之,号遯庵,本贯河东,世居绛州稷山(今属山西)。段成己之兄。自幼兄弟并有才名,金宣宗兴定三年(1219)同游京师,受到礼部尚书赵秉文赏识,目为“二妙”,还为其居里大书“双飞”二字。段克己正大七年(1230)以进士贡,天兴元年(1232)兄弟二人陷于被蒙古围困的开封,金亡,与其弟避地隐居于龙门山中。在元初,一些金遗民隐于河汾之间,其中八人(麻革﹑张宇﹑陈赓﹑陈庾﹑房皞﹑段克己﹑段成己﹑曹之谦)的诗篇被列入元人房祺于大德五年(1301)所编《河汾诸老诗集》,因之称为“河汾诸老”。在“河汾诸老”之中,以段氏兄弟成就较高。泰定年间,段克己之孙段辅出任吏部侍郎,将克己﹑成己的作品编为一集,名为《二妙集》,共八卷。卷首有吴澄序,卷一至六将二人之诗以体类编,卷七是克己词,卷八是成己词。《二妙集》之外还有一些佚作。薛瑞兆﹑郭明志《全金诗》有克己诗三卷,存诗一百一十七首;成己诗三卷,存诗一百九十九首(均见第四册)。《全金元词》有克己词六十七阕,成己词六十三阕。另外,《全元文》(第二册)收有段克己文一篇,成己文十一篇。《元诗选·二集》,选入克己诗四十首;成己诗六十五首。段氏“二妙”是重要的遗民诗人,是“河汾诸老”的领军人物。今存的作品大都写于元初,受到元好问的影响。吴澄《二妙集序》说,河汾诸老活动的时期“干戈未息,杀气弥漫”,致使“贤者避世”。所以段氏兄弟之诗“陶之达,杜之忧,盖兼有之”。段氏兄弟,金元诸史均无传。生平事迹见元人虞集撰《段氏世德碑铭》(一般附见于《二妙集》)﹑清人孙德谦撰《二妙年谱》二卷(有民国四年求恕斋刻本)﹑《元诗选·二集》克己﹑成己小传。(杨镰)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