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欧阳予倩
释义
欧阳予倩

(1889—1962)原名立袁,号南杰,艺名莲笙﹑兰音,别署春柳﹑桃花不疑庵主。湖南浏阳人。幼时入家塾,师从唐才常。光绪二十七年(1901),随祖父欧阳中鹄至北京读书,翌年返湖南,入长沙经正中学。冬,赴日本,入成城中学。三十三年,入明治大学习商科,并加入曾孝谷﹑李叔同创办的艺术团体春柳社,参加演出话剧《黑奴吁天录》﹑《热血》等。翌年,转入早稻田大学习文科。宣统二年(1910)归国至广西,三年,返回湖南。1912年赴上海,参加新剧同志会。1913年邀新剧同志会至长沙与当地社会教育团合作演出,后又组织文社。不久,文社被军阀查禁。1914年重赴上海,演出新剧并学习京戏与昆曲。1916年正式“下海”,成为职业京剧演员,在上海各家搭班,并辗转演出于南京﹑武汉﹑杭州﹑南通﹑大连等地,间或演出新剧,驰誉一时。1919年,应张謇之邀赴南通,创办南通伶工学社,改革戏曲教育,并建立更俗剧场。1921年返回上海。1928年1月,任南国艺术学院戏剧系主任,自此结束职业演员生涯,转而从事话剧﹑戏曲﹑电影的编导工作及戏剧教育﹑理论研究等工作。1929年创办广东戏剧研究所,任所长。曾先后加入新民﹑新华﹑明星﹑联华等影片公司,编导影片并饰演角色。并曾任广西省立艺术馆馆长兼戏剧部主任﹑桂戏实验剧团团长﹑桂剧学校校长,进行桂剧改革。曾先后去日本﹑法国﹑英国﹑意大利﹑德国﹑苏联等国考察戏剧。1949年任中央戏剧学院院长,后兼任中央实验话剧院院长。历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常委﹑副主席﹑中国剧协常务理事﹑副主席,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等职务。

欧阳予倩早年投身话剧运动,后兼演京剧,创“欧派”表演艺术,又从事电影编导及桂剧改革,编﹑导﹑演均有所长。论者评曰:“(欧阳予倩)在我国近代戏剧史上是一位大人物:是我国话剧开天辟地的功臣之一,又是近代京剧的名演员,本世纪初,曾在上海舞台上享有盛名,一时与梅兰芳齐名,有‘南欧北梅’之称。他还写过很多剧本,导演过很多话剧﹑京剧,编导过电影;又从事多年的戏剧教育工作,写过不少论文;还从事中国舞蹈史的研究,写出《唐代舞蹈》的专著。”(张庚《欧阳予倩戏剧论文集·序》)田汉云:“欧阳予倩同志本身就是中国传统戏曲和现代话剧之间的一座典型的金桥。”(见欧阳敬如《欧阳予倩戏剧论文集·后记》)一生创作改编话剧﹑戏曲﹑电影﹑歌剧﹑舞剧剧本约六十余种。话剧剧本有《运动力》﹑《大闹宁国府》﹑《玉润珠圆》﹑《泼妇》﹑《潘金莲》﹑《同住的三家人》﹑《忠王李秀成》﹑《桃花扇》等;京剧剧本有《宝蟾送酒》﹑《馒头庵》﹑《人面桃花》﹑《渔夫恨》﹑《孔雀东南飞》等;桂剧有《木兰从军》﹑《关王庙》﹑《梁红玉》等;歌剧有《荆轲》﹑《刘三妹》等及电影剧本﹑舞剧等多种。主要戏剧论著辑入《欧阳予倩戏剧论文集》;主要剧作辑入《欧阳予倩戏曲选》﹑《欧阳予倩文集》中。1990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又编辑出版了《欧阳予倩全集》。生平事迹见欧阳敬如﹑董锡玖编《欧阳予倩年表》(附《欧阳予倩戏剧论文集》后。又有欧阳山尊编《年表》,载《戏剧论丛》1984年二辑,苏关鑫编《年表》,载《广西师院学报》,1982年四期至1983年一期),沈沉《欧阳予倩传略》(《湖南戏剧》1984年三期)及纪念文章﹑论文多种。(梁淑安)

出自:《中国文学家大辞典·近代卷》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22: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