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樊锥 |
释义 | 樊锥 (1872—1906)字一鼎,一字春徐,亦作春渠;游日本时名时中;曾易名诚亮。湖南邵阳人。父善相卜,家贫甚。邑贡生曾德清器其才而授之读。少工为文,不受制艺规范。受知于学使张亨嘉,为县学生。旋就读于长沙城南书院,博涉诸子,旁证西学。甲午战后,与同邑石秉钧等以新学相砥砺,时称“樊﹑石”。光绪二十三年(1897)为学使江标选为拔贡。次年,上书巡抚陈宝箴,清开拓用才之术,不忤狂言,转移风化;又助谭嗣同﹑唐才常组织南学会,办《湘报》。于邵阳组南学会分会,自任会长,并撰文斥“自命孔徒”者“深闭固拒”若行尸肆鬼气,倡言“平等公理”,力主兴办工商。遭王先谦弟子苏舆学诋毁,邵阳劣绅勾结官吏出告白以“首倡邪说”罪将“乱民樊锥驱逐出境”。戊戌政变后,匿处山间。二十六年,参与自立军起事,败,遁走上海。与陈范共办《苏报》,送弟子蔡锷赴日本学军事。二十九年,“苏报案”起,遂招同二十余人赴日,入成城学校学军事,改学政法。与陈天华﹑马君武等奔走革命,又刊行《游学译编》,创办湖南编译社。返国后易名入南京,得任军校教习。蔡锷归国后于广西办干部学校暨陆军小学,遂应邀之桂林,任讲席。三十一年,病亟返籍,寻卒。所为文,持论激烈剀切,飙发凌厉,奥折奇恣,“仿定庵龚氏(龚自珍),恒佶倨不可读,而陆离光怪,豪气四益”(石建勋《樊锥事略》),亦时务文体之健者。已刊诗文辑为《樊锥集》(方行编),余多散佚,有《黄山焚余诗》一卷,未刊。生平见石建勋《樊锥传略》(《樊锥集·附录》)。(王飚)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