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梁启超 |
释义 | 梁启超 (1873—1929)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别署饮冰子﹑饮冰室主人﹑哀时客﹑中国之新民等。广东新会人。光绪十年(1884)补博士弟子员。后就学于广州学海堂。十五年举于乡。旋与陈千秋拜谒康有为,执弟子礼。十七年入万木草堂,从康有为学经世之学,思想为之一变。二十一年赴京会试,随康有为联合各省会试举子千余人,发起“公车上书”。八月,加入强学会。任书记,创办《中外纪闻》。二十二年至上海,主编《时务报》,宣传变法维新。次年,应湖南巡抚陈宝箴之聘,主时务学堂讲席。二十四年入京,参与新政。戊戌政变后,亡命日本。是年冬,创办《清议报》,继续宣传变法维新。次年,由日本至夏威夷,旅途作《汗漫录》(后改题为《夏威夷游记》),倡导“诗界革命”﹑“文界革命”,提出以欧西及日本诗文为榜样,变革中国诗文。二十八年春,创办《新民丛报》。冬,创刊《新小说》,著《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倡导“小说界革命”。又作《劫灰梦》传奇,倡导戏曲改革。自言《新民丛报》﹑《新小说》出,“国人竞喜读之”(《清代学术概论》)。文体亦变,“号为新文体”,“学者竞效之”(同上)。三十三年,与熊希龄﹑蒋智由组成政闻社,出版《政论》。宣统二年(1910),办《国风报》,专论各种政治问题。1912年冬,由日本归国,先加入共和党,复任进步党理事,后任袁世凯政府司法总长﹑币制局总裁。1915年,袁世凯复辟帝制,参与蔡锷等策动护国运动,反对复辟。1917年任段祺瑞政府财政总长,并与冯国璋﹑段祺瑞反对张勋复辟。不久,辞去财政总长职,脱离政界。1918年冬赴欧洲游历。1919年以后,除在天津南开大学﹑北京清华大学讲课外,即专门从事著述。1925年,应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聘为导师。1927年,离开清华研究院。1929年,病逝。 梁启超在文学理论上引进了西方文化及文学新观念,首倡近代各种文体的革新。文学创作上亦有多方面成就:散文﹑诗歌﹑小说﹑戏曲及翻译文学方面均有作品行世,尤以散文影响最大,被誉为“舆论之骄子,天纵之文豪”(吴其昌《梁启超》)。自谓其文“平易畅达,时杂以俚语﹑韶语及外国语法,纵笔所至不检束”且“条理明晰,笔锋常带感情,对于读者别有一种魔力焉”(《清代学术概论》)。“鼓荡了一支像生力军似的散文作家,将所谓恹恹无生气的桐城文坛打得个粉碎”(郑振铎《梁任公先生》)。其于学术研究,涉猎广泛,学贯中西,囊括古今,在哲学﹑文学﹑史学﹑经学﹑法学﹑伦理学﹑宗教学等领域,均有建树,以史学研究成绩最著。一生著述等身,总约千余万字,有多种作品集行世,以《饮冰室合集》较称完备。生平事迹见郑振铎《梁任公先生》(《中国文学研究》)﹑王森然《梁任公先生评传》(《近代二十家评传》)﹑杨复礼《梁任公先生年谱》﹑丁文江﹑赵丰田《梁启超年谱长编》﹑孟祥才《梁启超传》﹑张朋园《梁启超与晚清革命》﹑连燕堂《梁启超与晚清文学革命》等。(连燕堂牛仰山)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