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桓谭
释义
桓谭

东汉思想家﹑文学家。字君山。沛国相(今安徽濉溪)人。生卒年不详。西汉成帝时,以父任为郎,好音律,善鼓琴。博学多通,编习五经,通诂训大义,不为章句。能文章,尤好古学,数从刘歆﹑杨雄辨析疑异。自称“余年十七为奉车郎中,卫尉中心苑西门”。又称“昔余在孝成帝时为府令”。至哀帝﹑平帝间,史称“位不过郎”,然哀帝傅皇后父晏,深善于谭,尝问以自安之术。董贤为大司马,闻其名,欲与之交。谭先奏书于贤,说以辅国保身之术,贤不能用,遂不与通。王莽居攝,依《周书》作《大诰》,遣谭等班行谕告,还,封谭为明告里附城。及莽代汉,谭历任掌乐大夫。讲学祭酒诸职。及莽败,淮阳王刘玄(更始帝)召为太中大夫。及刘玄为赤眉所败,光武帝建东汉,徵谭待诏,谭上书言事,不合帝意,遂不用。后大司空宋弘荐谭为议郎,因上书言政事所宜。其大意在政事得失,由乎辅佐,辅佐当与诸大夫共定国是。国政不调,必更张之,更张难行,拂众者亡。故设法禁,必合众人之所欲。治国之道,当塞兼并,一法令。书奏,不省。时光武帝方信谶,谭上书极论谶纬及方士黄白之术之非,帝省奏,愈不悦。后有诏议灵台所处,帝欲以谶决之,谭自称不读谶,又言谶之非,触怒光武帝,将杀之。谭叩头流血,良久乃解,出为六安郡丞,道卒,年七十余。

谭著书言当世行事,凡二十九篇,号曰《新论》,曾上书献之。其《琴道》一篇未成,章帝使班固续成之。据《隋书·经籍志》著录,为十七卷,题后汉六安丞桓谭撰。书今佚,清严可均辑其佚文为三卷,大抵见《意林》及《北堂书钞》﹑《太平御览》诸书,多零星文字。据《后汉书》本传谭又有赋诔书奏二十篇,据《隋书·经籍志》,梁有“《桓谭集》五卷,亡”,则此书隋唐间已佚。清严可均辑其佚文,如《仙赋》等,为一卷。与《新论》佚文,俱见《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桓谭笃好《左传》,其《新论》谓“《左氏传》于经,犹衣之表里,相待而成。经而无传,使圣人闭门思之,十年不能知也”。谭又为唯物主义者,《新论》中以麻烛喻神灭之说,尤为卓见。其言曰“精神居形体,犹火之然烛矣。如善扶持,随火而执之,可毋灭而竟烛。烛无,火亦不能独行于虚空,又不能后然其灺”云云。其说与后王充﹑范缜之论为近。

出自:《中国文学家大辞典·先秦汉魏晋南北朝卷》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22: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