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五四”时期日本文学的翻译介绍
释义
“五四”时期日本文学的翻译介绍

现代文学现象。中日两国在文学上有着悠久的交往历史。“五四”文学革命运动为研究和译介日本文学掀开新的一页,出现一批日本文学研究者和翻译家。他们首先把力量集中于明治维新以来的日本近代文学,特别是接近于“为人生”倾向的自然主义和白桦派作家作品。早在1918年,周作人即在《新青年》上发表《读武者小路君作一个青年的梦》和《日本近三十年小说之发达》等文,后者对日本明治维新后30年小说创作发展情况作了精要介绍,可谓“五四”时期介绍日本文学的开端。1920年初,鲁迅开始在《新青年》译载《一个青年的梦》,并与周作人翻译了许多日本短篇小说,后结集为《现代日本小说集》(1923年)。周作人还译有《武者小路实笃集》(1925年)、《日本的诗歌》(1924年)、《狂言十番》(1926年)等。文学研究会作家夏丐尊、丰子恺、谢六逸等也是日本文学的重要译介者。夏丐尊译有《近代日本小说集》(1924年)、《国木田独步集》(1927年)、《棉被》(1927年)。谢六逸的《近代日本文学》于1923年在《小说月报》连载,后由开明书店出版,成为中国人编写的第一部日本近代文学史。此外,创造社作家张资平、徐祖正等也翻译了一些日本近代小说。在20年代,被介绍给中国读者的日本作家,除武者小路实笃外,尚有夏目漱石、森鸥外、有岛武郎、志贺直哉、菊池宽、芥川龙之介、岛崎藤村、佐藤春夫等,译介的作品约50余部。与此同时,新文学界还十分注意引进日本近代文学理论。著名文艺理论家厨川白村格外受到青睐,鲁迅译了他的《苦闷的象征》(1924年)和《出了象牙之塔》(1925年),他的《近代文学十讲》(罗迪先译,1921年)、《文艺思潮论》(樊仲云译,1924年)、《苦闷的象征》(丰子恺译,1925年)等著作,也相继翻译出版;另外,本间久雄的《新文学概论》出版了章锡琛和汪馥泉的两个译本。厨川白村和本间久雄的文艺思想对20年代中国新文坛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苏兴良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二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718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5/20 16:4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