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我国社会主义文学艺术的道路
释义
我国社会主义文学艺术的道路

当代文艺评论集。周扬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年9月出版。这是当时任全国文联副主席、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的周扬于1960年7月22日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在报告中,周扬对1949年7月第1次文代会以来的国内外形势作了分析,认为中国经过“大跃进”运动,正“以雄伟的革命姿态,青春焕发地站在世界上。”“社会主义阵营的强大,世界人民的觉悟、团结和斗争,构成了反对帝国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有力屏障。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正在进一步没落衰亡。”“在文艺战线上,社会主义国家和帝国主义国家、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进步力量和反动力量之间的斗争是十分激烈的。”在这种形势下,“我们的文艺应当成为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精神,以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精神教育人民的锐利武器。”接着,周扬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了“我国社会主义文学艺术的道路”:一、“为工农兵服务、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这是文学艺术发展的方向。周扬说:“为工农兵服务,在今天就是要为千百万群众正在轰轰烈烈地进行着的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党的总路线服务,为伟大的共产主义的明天服务;就是要为反对帝国主义,争取世界持久和平的崇高事业服务……就是要配合群众的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彻底打破少数人对于文艺的垄断,使文艺为最广大的工农群众所接受和运用。”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周扬说:“我们的原则是政治方向的一致性和艺术风格多样性的统一。”在为工农兵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下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推陈出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毛泽东在分析社会主义社会里的人民内部矛盾的基础上提出的繁荣科学和文艺的方针,是“无产阶级的极端坚定的阶级政策”。“放百花,是人民内部问题。”“锄毒草,是敌我问题。”三、“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的结合”。这是毛泽东“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不断革命论和革命发展阶段论相结合的思想,根据文学艺术本身的发展规律,从当前革命斗争的需要出发“提出来的艺术方法。”他把革命气概和求实精神相结合的原则运用在文学艺术上,把文学艺术中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这两种艺术方法辩证地统一起来”,这样,“更有利于表现我们今天的时代,有利于全面地吸收文学艺术遗产中的一切优良传统,有利于更好地发挥作家、艺术家不同的个性和风格”。“这两种精神的结合,不只适用于文艺创作,也适用于文艺批评。”四、“驳资产阶级人性论”。周扬说:“‘人性论’是修正主义者的一个主要思想武器。他们以抽象的共同的人性来解释各种历史现象和社会现象,以人性或人道主义来作为道德和艺术的标准,反对文艺为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解放事业服务。”“目前修正主义是世界工人运动中的主要危险。文艺上的修正主义也是一个国际性的现象。继续展开对修正主义思想的斗争,仍是我国文艺界当前的一个重要任务。”五、“遗产的批判继承”。“这也是一个我们同修正主义者和资产阶级文人发生了尖锐分歧的问题。”“修正主义者,或者抛弃优秀的古典遗产,大肆贩卖现代资产阶级的颓废艺术,或者制造对于资产阶级文艺遗产的迷信。两种手法的目的是一个:就是利用资产阶级文艺来反对无产阶级的革命文艺。”“我们按照马克思主义的革命世界观和历史唯物主义,对文学艺术遗产进行科学的分析,既要指出过去的优秀作品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意义和作用,给以一定的历史地位,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又要指出它们在今天条件下对于人民的意义和作用,这是我们更要注意而不可忽视的方面。”林默涵于1977年10月29日在《人民文学》编辑部召开的座谈会上说,毛泽东审阅周扬这篇报告的原稿后曾给周扬写信说:“这个报告很好,高屋建瓴,势如破竹,读了后令人神往。”(转引自朱寨主编《中国当代文学思潮史》第450页)

益明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五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2994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0:3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