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大堰河
释义
大堰河

现代新诗集。艾青著。1936年11月自费出版,上海群众杂志公司发行,1939年8月由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重印刊行。收入1932至1934年写的诗作9首。除一首《那边》写于留法归国途中的湄公河畔之外,其余8首均为诗人因从事进步美术活动被捕判刑之后的狱中之作。其中多数诗篇写诗人对祖国土地与人民的眷恋和“给予这不公道的世界的咒语”。表现了诗人深刻的社会良知和使命感。《那边》写现代都市之夜的喧嚣与人世的灾难。《聆听》写监狱之夜里对于冲破黑暗之力的渴望。《大堰河——我的保姆》和《透明的夜》把眼光转向社会最下层的劳苦大众。前者是一百余行的带自传性质的抒情长诗,描述了一个童养媳出身的乳母兼女佣大堰河辛酸悲惨的身世,作者在对这位农村普通劳动妇女善良、勤劳、淳朴品格的塑造中,概括了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普遍命运和精神世界,倾注了自己最深挚的同情、热爱和赞美。《透明的夜》写草原上一群“夜的醒者”——醉汉、浪客、过路的盗、偷牛的贼狂饮阔笑于“沉睡的原野”,传达出他们身上蕴藏的“痛苦,愤怒和仇恨的力”,当时被称为是写农民原始反抗力量的“一幅彩画”,“一曲高歌”(胡风:《吹芦笛的诗人》)。《芦笛》、《巴黎》、《马赛》,在“对于欧罗巴的最真挚的回忆”中,诗人用“在痛苦中被辱着”的芦笛,吹送出对于资本主义社会和凌辱过它的世界的“毁灭的诅咒的歌”,炽热的愤怒与反叛情绪超过了眷恋与回想。作者把资本主义文明发展贪婪血腥的罪恶与中华民族的苦难历史联系起来思考,揭示这个“盗匪的故乡/可怕的城市”,“半个世纪以来/已使得几个民族在它们的史页上/涂满了污血和耻辱的泪”,表现了诗人深刻的现代批判意识。大都会的生活、意象和节奏响彻于诗中。《一个拿撒勒人的死》、《画者的行吟》在自诩性的歌唱中隐寓更广泛的现实意义。前者写耶稣被叛徒出卖壮烈受难的情景,以宗教的故事表达了对现实中暴虐者的愤怒和牺牲者的赞美;后者以一个“彩色的领域”里的流浪者自况,在塞纳河畔怅惘地回忆自己的国土。“以溅血的震颤祈祷着:/愿这片暗绿的大地/将是一切流浪者们的王国。”《大堰河》在表现作者深沉的情感时注意吸收象征主义、现代主义的表现方法,运用无韵的自由体形式抒情,以朴实凝炼的口语入诗,体现了作者对于诗的散文美主张的探索与实践。《大堰河》作为艾青的第一本诗集为诗人赢得了极大的声誉,对新诗创作的发展产生了深广的影响。这些“渲染着东方美的彩色”的“淳朴而秀丽”的诗篇,被誉为“人的花朵”(吕荧《人的花朵》)。

孙玉石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二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242-243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8 14:5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