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海港
释义
海港

当代剧剧本。1964年据淮剧《海港的早晨》改编。主要改编者李晓民、闻捷、王炼、黎中城、刘梦德。上海文艺出版社1965年出版单行本。在江青等人的干预下,剧组创作人员几经变动,曾先后参加的主要创作人员还有何慢、郑拾风、于会泳等人。剧组初排导演杨村彬。1966年9月经过调整的剧组第一次赴京公演。197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以“上海京剧团《海港》剧组集体改编”为署名的演出单行本。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该剧被称为“革命样板戏”之一。最后定稿本的剧情发生在1963年夏,上海港某装卸区码头,工人们在装卸组长高志扬的指挥下,抢装运往非洲的麦种。暗藏的阶级敌人钱守维利用调度的职务故意将人力和机械调往北欧船抢运玻璃纤维,装卸队长赵震山由于在利润观念的支配下,同意了钱的方案。装卸队党支部书记方海珍认为抢运援非麦种是个重大的政治任务,面临雷雨将来之际,不但不能停下,还必须提前完成任务,在机械不够的情况下,发动大家用肩杠。退休工人马洪壳回码头看望,目睹码头机械化的新貌,心花怒放,热泪盈眶,但是他的外甥韩小强却不安心当装卸工,一心想做演员。钱守维利用小强的矛盾心理,宣扬码头工是“臭苦力”的老观念,致使小强在扛包时散包出了事故。钱守维又趁机将地上玻璃纤维同散麦扫入麦包内,意欲扩大事态。在追查事故时,方海珍一面牢记阶级斗争的复杂性,一面动员工人们连夜翻仓查包。对赵震山的糊涂观点,方海珍坚持原则,细心说服;对韩小强的缺点错误,她耐心做工作,并让马洪亮以旧社会的杠棒说起,痛诉旧社会码头工人的血泪史和赞颂新中国装卸工的翻身解放。同时,方海珍还细细列举了钱守维的一言一行,促使小强擦亮眼睛,认清资产阶级坏思想的侵袭的危害。在众人齐心奋斗下,终于追回了散包,保证了援非任务顺利完成,而企图跳江逃跑的钱守维也被抓住。方海珍告诫大家,“阶级斗争必须年年月月天天讲”,要站在码头胸怀世界。在单行本中还附有剧照和主要唱段的唱词乐谱。

张余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七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5099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30 20:2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