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格调
释义
格调

古代文学理论术语。格调,即指诗歌的体格声调。唐宋的诗论家多分言“格”与“调”,如姜夔就既讲“意格欲高”,又讲“句调欲清、欲古、欲和”(《白石道人诗说》)。到明代的前后七子,才将“格调”作为对诗歌的根本性要求,予以了突出强调。李梦阳称“高古者格,宛亮者调”(《驳何氏论文书》),并将“格古”与“调逸”列在了“诗有七难”之首。王世贞也讲过:“才生思,思生调,调生格。思即才之用,调即思之境,格即调之界。”(《艺苑卮言》)前后七子重视“格调”,是与其拟古主义的理论主张相一致的;他们提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所着眼者即在“格调”。清代前期沈德潜的诗歌理论主张,在文艺思想史上也被概括为“格调”说。沈德潜的“格调”说起于“神韵”说流行之后,旨在为诗歌创作提供一套较为系统的规范。沈德潜极为重视诗歌的教化作用,提出“诗之为道,可以理性情,善伦物,感鬼神,设教邦国,应对诸侯”;他主张“诗贵性情”,但认为须以“温柔敦厚”作为“极则”;他强调“学古”,倡导“比兴互陈,反复唱叹”的艺术手法,在诗歌的体格音律方面,也一概要求归之于“雅正”。沈德潜编选《古诗源》及《唐诗别裁集》、《明诗别裁集》、《清诗别裁集》,正是贯彻其“格调”说的一种特殊实践。沈德潜的“格调”说带有集封建正统诗论之大成的性质,但在提出后不久,就受到了来自以袁枚为代表的“性灵”说的猛烈冲击。

杨铸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七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4691-4692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30 18:2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