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夜读偶记
释义
夜读偶记

当代文论集。茅盾著。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58年8月第1版,1962年6月第2版,1979年5月第3版。第3版加了作者彩色照片并附有编者的《再版说明》。在初版的题记中,作者写道:“去年(指1956年)9月,《人民文学》发表了何直的《现实主义——广阔的道路》一文以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问题在国内引起了相当热烈的讨论。……我利用晚上的时间把这些论文(约有50万字罢)陆续都读过了;读时偶有所感,便记在纸上。现在整理出来,写成这篇文章。还是‘偶记’和‘漫谈’的性质,而且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故题名为《夜读偶记》。”文章共分5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对于一个公式的初步探讨”。介绍了文艺思潮的发展程序: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新浪漫主义或现代派。第二部分分析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现实主义与反现实主义的斗争”。第三部分则论述了“中国文学史上的这些事实的意义”,按历史和文学发展阶段分析了创作理论。第四部分是“古典主义和‘现代派’”。第五部分则论述分析了“理想与现实”。认为: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就其思想方法而言,一个是写了“我认为应该如此”,另一个主要是写了“我感觉到是如此”。现实主义,特别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作家按其思想方法而言,本来不应该产生公式化概念化的作品,但是事实上还是产生了。其原因还在于思想方法。因此,“克服公式化概念化的有效方法还是在生活实践中加强锻炼,使得自己的思想方法完全摆脱经验主义与教条主义。把现实和理想结合起来,或者用我们常用的更明确的说法,透过现实,指出理想的远景(所谓从今天看到明天)。这是只有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才能够完成的任务”。作者认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包含着革命的浪漫主义。

本文所提问题主要是两个:创作方法和世界观的关系,现实主义与反现实主义的斗争。当时曾引起学术界一场争论。粉碎“四人帮”后,作者认为重要的文艺理论问题——探讨中国文学发展的规律20多年来仍未解决。而“四人帮”借“两结合”的创作方法强行推销唯心主义、形而上学观点,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又一次的现实主义与反现实主义的斗争”。

魏守忠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六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3908-3909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8 18:1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