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中国历代小说史论
释义
中国历代小说史论

近代小说理论文章。天僇生(王钟麒)著。初刊于光绪三十三年十一月十五日(1907年12月19日)《月月小说》第11号(期)。阿英编《晚清文学丛钞·小说戏曲研究卷》(1960年3月中华书局出版)、黄霖和韩同文编《中国历代小说论著选》下册(1985年5月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陈平原和夏晓虹编《二十世纪中国小说理论资料》(1989年3月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均收有此文。

此文是近代小说理论中专门总结中国传统小说的重要论文之一,而且发表较早。作者从宏观的角度,以高度概括的语言,对中国数千年的小说史进行了论述。

这篇文章探讨了我国古代小说发展的历史过程,勾勒了“数千年小说界之沿革”的大致轮廓。文章认为:“自黄帝藏书于小酉之山,是为小说之起点。此后数千年,作者代兴,其体亦屡变。晰而言之,则记事之体盛于唐”,“杂记之体兴于宋”,“戏剧之体昌于元”,“章回、弹词之体行于明、清”。这种概括并不完全正确,尤其仍将戏剧和弹词与小说混为一谈,说明作者并未摆脱传统看法。但作者试图从宏观角度总结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历史,并把中国古代小说概括为4个发展阶段,在当时也频为难得。

其次,此文对我国古代小说的内容作了高度概括,认为不外3类:“一曰愤政治之压制”,“二曰痛社会之混浊”,“三曰哀婚姻之不自由”。这3条可以归结为一点,即反对封建专制,追求自由幸福。如此概括我国古代小说并不准确,但它反映了作者强烈的民主思想,在当时起过发聋振聩的作用。

又其次,作者对当时小说界崇洋媚外的民族虚无主义进行了批判,对我国传统小说予以充分肯定。他认为,一味推崇外国小说,犹如“执他人之药方,以治己之病,其合焉者寡矣”;何况从事外国小说翻译者“大抵实行拜金主义,苟焉为之”,因而效果更差。他明确指出:“吾谓吾国之作小说者,皆贤人君子,穷而在下,有所不能言、不敢言,而又不忍不言者,则姑婉笃诡谲言之。”并进一步将西洋小说与中国小说加以对比:“西人小说所言者举一人一事,而吾国小说所言者率数人数事,此吾国小说界之足以自豪者也。”这种观点与当时流行的观点针锋相对,虽然不无偏颇,但反映了作者的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这对纠正一概否定中国小说的观点起过积极作用。

裴效维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二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813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8 13:2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