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我们架设了这条超高压送电线 |
释义 | 我们架设了这条超高压送电线 当代诗歌。邵燕祥著。初载1954年2月6日《人民日报》。该诗创作于1954年1月29日,是开国初期较早以高昂的笔调歌颂工人阶级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壮志豪情的有影响的诗作之一。诗开头即以“大踏步地跨过高山,/跨过河流、洼地和平原”、“大踏步地跨过时间”的磅礴气势,表现了“在自己可爱的国土上”架起了第一条最大的超高压送电线的工人们的豪迈气慨。接着,诗中以自问自答的方式,一咏三叹地抒写了架线工人对自己艰辛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劳动所带来的欢乐的认识与体验及其新时代主人翁的自豪感情。诗中反复吟唱:“我们!/正是我们!”是“我们”架设的这条线路代替了千万双手“推动千万个齿轮旋转”、“使灿烂的灯火更加灿烂”;是“我们”的心血和汗水“让那九百多座铁塔/好像九百多亲热的弟兄,/手拉着手,肩并着肩,/几百里站成阵,好不威风!”;是“我们”当“电线嗡嗡发响”、“电灯刷地亮了”的时候,“像听到了朋友的声音”、“像望见了亲人的眼睛”。诗最后引吭高歌:“我们是时代的骄子;/伟大的后人的先人。/在我们每一步脚印上,/请你看社会主义的诞生!”这首诗见报前曾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联播节目中播出,引起较大反响。该诗被收入中国作家协会选编的《诗选》(1953.9—1955.12)、作家出版社1956年编辑出版的经济建设诗集《建设的歌》和作者的《到远方去》等选本和诗集中。 何火任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五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2989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