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戏剧春秋1 |
释义 | 戏剧春秋1 现代文学期刊。月刊。1940年11月创刊于桂林。田汉任主编兼发行人,编辑有欧阳予倩、夏衍、杜宣、许之乔。洪深自第二卷起参加编辑工作。先后由南方出版社、白虹书店、集美书店经售。1942年10月出至第二卷第四期后终刊。共出版10期。田汉在《创刊词》中称该刊任务为“找出新戏剧的正确途径,发表适应新形势的抗战剧本,并沟通各地戏剧工作者的联系”。在“民族形式”的论争中,该刊曾在渝、桂两地召集文艺界知名人士座谈,并发表了座谈记录,第二期刊载了茅盾的《旧形式·民间形式·与民族形式》一文。1942年召开了历史剧问题座谈会,发表了许多进步文化工作者的意见,这些报道对大后方剧运的发展起着指导性的作用。戏剧理论部分大多是译作,瞿秋白、曹葆华等译介了苏联当代戏剧家的论著《导演论》、《演员论》等,章泯、焦菊隐等着重介绍欧美当代戏剧理论与舞台演出的发展趋向。该刊还辟有“戏剧春秋”评论专栏,郭沫若、夏衍、熊佛西、杜宣、宋之的、华嘉等人撰文,对抗战剧运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发表意见。该刊还先后刊载了各类剧本创作20余部,其中有郭沫若的《高渐离》、洪深的《回到祖国》等大型话剧,还有田汉的新平剧创作《岳飞》等。杜宣的《英雄的插曲》以郭沫若回国后,留居日本的妻儿生活为题材,表现了安娜的忠贞爱情,同时反映了日本民众的反战情绪。《戏剧春秋》是抗战时期大后方的重要戏剧刊物,是进步戏剧工作者发言的阵地,对抗战戏剧运动的健康发展具有较大的影响。主要撰稿人还有胡风、邵荃麟、吴晓邦、秦似、吴天等。 王宗义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四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2436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