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旧形式、民间形式与民族形式
释义
旧形式、民间形式与民族形式

现代文艺论文。茅盾著。刊载于延安《中国文化》1940年9月25日第2卷第1期。作者不同意以民间文艺形式为民族形式的中心源泉的观点。认为这种观点的错误在于:其 一把“五四”以来受西方文艺影响的新文艺看作是完全不适宜中国土壤,或者是中国土壤上绝对不能产生的外来的异物,而不知各种文艺形式是一定的社会经济的产物、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就必然产生某种文艺形式;其二指出民间形式是封建的农业社会的产物,如果以它作为中心源泉,则是硬把民众停留于目前低下的文化水准;其三指出民族形式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的口号,相反,民族形式的建立正是达到世界文学的必经阶段。作者认为民间形式并不尽善尽美,而经过文人加工的旧形式更进步。中国固有文艺形式中的一些特征是封建社会的产物,是中外各国封建文艺所共有的,决非中国民族所独有。中国的文艺形式一定要遵循世界文艺形式发展的道路,而固有的民间形式将会随社会的进步而淘汰。这是抗战前期关于文学“民族形式”讨论中的重要论文。

冯志伟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三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1440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5 5:3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