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无产阶级戏剧
释义
无产阶级戏剧

现代文学词语。亦称新兴戏剧或普罗戏剧。为1929年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戏剧运动。大革命后,在无产阶级革命文学潮流的影响下,在中国共产党的直接领导与推动下,夏衍、冯乃超、郑伯奇、钱杏邨、孟超、叶沉、许幸之、朱光、石凌鹤、陈波儿等于1929年秋季成立艺术剧社。他们最早发起无产阶级戏剧(新兴戏剧)运动。提出:“戏剧同其他艺术一样,不站在前进的阶级的立场上,绝对没有发展的可能”。“普罗列塔利亚是现代受有历史使命的唯一的阶级”,“中国戏剧运动的进路是普罗列塔利亚演剧”。他们的“纲领”是:“促成旧剧及早崩坏”,“批判布尔乔亚戏剧”,“演剧和大众接近——演剧的大众化”(郑伯奇:《中国戏剧运动的进路》)。艺术剧社公演了翻译剧本《炭坑夫》(米尔顿),《爱与死的角逐》(罗曼罗兰),《梁上君子》(辛克莱)。改编剧本《西线无战事》(雷马克),及冯乃超的独幕剧《阿珍》等,借此反映工人和人民大众的痛苦生活与革命情绪。出版了刊物《艺术》、《沙仑》(Siren译音)与《戏剧论文集》。还直接到工人中进行演出。艺术剧社于1930年4月被国民党政府查封,但他们的倡导与实践发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在他们的推动下,成立了上海剧团联合会(包括艺术剧社、南国社、戏剧协社、辛酉剧社、复旦剧社、大夏剧社),后发展为中国左翼剧团联盟,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即“剧联”)。剧联继续领导了30年代的左翼革命戏剧运动。在南通、北平、武汉、广州、南京、青岛、杭州等地建立了分盟或小组,培养与锻炼了一支生气勃勃的年青的左翼戏剧队伍。产生了田汉、夏衍、洪深、宋之的、于伶、张庚、袁文殊、瞿白音、赵丹、金山、舒绣文、魏鹤龄等著名的剧作家和戏剧家。组织了大道剧社等剧团,并在工人中组织蓝衣剧团,开展群众戏剧运动。创作与演出了大量反映工农大众生活与斗争的、具有革命思想内容的剧作,在戏剧界和人民群众中发生了巨大影响。剧联还领导了以田汉、安娥、吕骥、张曙等为成员的音乐小组。后又进入电影界,成立了以夏衍为首的,包括钱杏邨、石凌鹤、王尘无、司徒慧敏等人的电影小组。他们对30年代的革命音乐和电影运动的发展都作出了重大贡献。

朱东兀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二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511-512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30 18:2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