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刘墉 |
释义 | 刘墉1719—1804 清代书法家,诗人。字崇如,号石庵。诸城(今属山东)人。乾隆十六年(1751)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历任安徽和江苏学政、江宁知府、湖南巡抚、左都御史、工部尚书、直隶总督等职。嘉庆朝,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卒谥文清。刘墉善书法,尤长小楷。其书用墨厚重,貌丰骨劲,别具面目,与同时的翁方纲、梁同书、王文治齐名。亦能诗,但为书名所掩。其诗集中多为拟古、和韵及应制之作。王昶称他的诗“清新超悟,有香山、东坡风格”(见徐世昌《晚晴簃诗汇》所引)。七古《玉波冷双连》、《和王临川杭州修广师法喜堂韵》、七律《读吴梅村集》、《武昌怀古》都是较好的作品。著有《石庵诗集》。 叶君远,董伟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四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2244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