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黄兆麟 |
释义 | 黄兆麟1807—1856 近代诗人。字叔文,号黻卿。湖南善化人。道光十七年(1837)拔贡。同年与其弟黄倬一同中举。道光二十年(1840)与其弟同中进士。次年,又与其弟同任翰林院编修。时人传为佳话,将兆麟兄弟比之宋人之宋郊、宋祁。道光二十三年(1843)兆麟曾任顺天乡试同考官。咸丰二年(1852)任福建乡试主考官。后又任江南道监察御史,礼部、刑部给事中,官至光禄寺少卿。“为人质实端凝,谦和淳厚,虽后生学者谒见侍言终日,辞气愈温”(徐棻《清故诰中宪大夫光禄寺少卿黄公墓志铭》)。注意社会时局,留心经世之务。道光末年曾十多次上疏朝廷,痛陈社会积弊,发奸揭伏,为世所称服。其诗一如其人,质实凝重,而缺乏绮丽之文彩。言志抒情,常以循吏自命,希望既不负皇帝又不负民众。如《送钟崇轩明府四川赴补》云:“刻意为循吏,翩然独鹤搏。儒崇经世略,帝重牧民官。除盗文兼武,治人猛济宽。他时花满县,堂有宓琴弹。”“吾辈作民宰,岂怀温饱心。规为稽往哲,勤慎守官箴。判牍花生管,焚香月满襟。漫言求获上,但勿负苍黔。”正是其心迹的写照。《秋日书怀》云:“回首蓬山道路长,江湖无梦不朝廊。”表示其日夜关心朝廷。长诗《有客谈耒阳用兵之惨诗以记之》揭发了残害民众的文官武将,竟然“掳掠妻女加组缰,夫泣妇兮儿啼娘,哀声薄天天为荒。武将亲睹目若盲,杀人如麻殷潇湘,草变红茜迷村场。军门举盏群相庆,急陈大府疏岩廊。万户头颅供奉章,换作孔翎辉以煌,冤血凝为冠翠光!”他并断言小民并非莠稂,而是官逼民反。他呼吁道:“伊谁草奏排天阊,乞赐宝剑含青霜,虎将毒吏一齐戕。激昂此意何时偿,姑浮大白浇愁肠。”声情激越,诚为近代诗中佳作。兆麟奏章今已不传,此诗正可借知其奏章之大概。著有诗集《古樗山房遗稿》。 赵慎修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七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5255-5256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