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王俊年
释义
王俊年1933—

近代文学及明清小说研究家。笔名木讷,曾用名易川、鲁白、荒原等。江苏无锡县人。1950年夏毕业于无锡梅村师范学校,继入华东人民革命大学读书,后从事宣传教育工作。1956年夏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于1960年夏毕业,再入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中国社会科学院之前身)文学研究所与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合办的研究班,攻读文学批评史专业。1963年研究班毕业,分配至文学研究所工作至今。初为《文学评论》编辑,后致力于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83年晋升为副研究员,1988年晋升为研究员。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为会员。历任中国近代文学研究组组长(1979年至1985年)、《中国文学研究年鉴》编委(1981年至1988年)、《近代文学史料》丛刊副主编(1983年)、《中国近代文学研究资料丛书》编委(1983年起)、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1985年起)、《中国近代文学作品系列》丛书编委(1986年起)、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明清小说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1987年起)、中国近代文学学会副会长(1988年起)。

王俊年从50年代起,开始在报刊上发表新闻、通讯、特写,总计约七八十篇。从1964年起,在《新建设》、《光明日报·文学遗产》等报刊发表学术论文。其研究范围包括近代文学和古代文学,重点在于晚清小说和明清小说,是新中国成立后较早从事近代文学研究的学人之一。著有专论《吴承恩和〈西游记〉》(1973年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吴敬梓和〈儒林外史〉》(198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专著《吴趼人年谱》(初载1985年《中国近代文学研究》第2辑、第3辑,1989年花城出版社收入《我佛山人文集》第8卷);发表论文八九十篇,主要篇目有《政治、生活、艺术修养与创作——试论晚清小说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1981年)、《关于近代文学研究的一些问题》(1982年)、《“五四”以来中国近代文学研究之回顾和对今后工作的设想》(1983年)、《建国前三十年中国近代小说研究巡礼》(1984年)、《吴趼人评传》(1985年)、《吴趼人著<白话西厢记>质疑》(1988年)、《文康评传》(1989年)、《黄世仲评传》(1989年)等。此外,还选编评注《中国近代文学作品系列·小说卷》(共6卷,已出版2卷),点校《洪秀全演义》等近代小说10余种,选编《中国近代文学论文集·小说卷》(1919—1949)1种,参与选编《中国近代文学论文集》(1949—1979)4卷。其中《吴敬梓和<儒林外史>》曾多次重印,并将由台湾翻印。《吴趼人年谱》材料翔实,且发掘并引用了一些鲜为人知的资料,从而纠正了某些传统看法,如吴趼人赴上海的确切时间、《白话西厢记》为假冒吴氏之伪作等。部分论文也提出了某些新观点,受到学界好评。

裴效维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二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653-654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30 18:2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