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王佐2 |
释义 | 王佐21420—1505 明代诗人。壮族。字汝学。广东海南岛临高蚕村(今透滩村)人。以其家乡多产刺桐,号桐乡。王佐幼年丧父,靠母亲严氏勤苦抚育。早年在琼州府城丘浚门下受业,是丘浚的得意门生。明正统丁卯科(1447)以礼经魁乡荐,游太学。在京读书时,深受诸老师的赞许,推荐参加廷试。但由于他出生于僻壤寒门,为豪阀世家所排挤,屡试不第。科举失意后,愤愤然离开京师回到岭南。明成化初,任高州同知,成化十年(1474)改福建邵武同知,经9年任满,改任江西临江同知。虽“所居民爱,所去民思”,然20余年一官不徙,至此,弃官归田,退隐返琼,诗酒自遣。 王佐平生著作颇多,据海南有关文献所载,计有《鸡肋集》、《经集目略》、《珠崖录》、《琼台外记》等。今人韩林元搜集其诗共300余首,辑成《王桐乡诗三百首》,广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4月初版。他的诗,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读书、做官在外,其内容多反映社会各个方面的现实生活,较为大胆地揭露社会矛盾,对统治者的罪恶进行鞭挞,同情人民疾苦;后期弃官归田,描写山水自然景物、农村生活及其乡土特产的诗较多,题材比较狭小。艺术上,他善于运用古典诗歌各种体裁形式,有乐府、古体、近体等等,且有其独自特色。在风格上,有些五言诗,如《和林敬宗韵》、《竹溪书院》等,其高古苍劲,近似杜甫;而《吴江雪舟》、《老骥行》、其雄浑豪放,又似李白。而晚年退归林泉所写的如《棠溪八景》、《东园八景》、《桐乡八景》等,甚萧疏澹远,又颇似陶渊明。在语言上,明白如话,不刻意雕琢,不滥用典事,写情状物有时也能达到沁人心脾、豁人耳目的境地。《琼州府志》评曰:“其诗辞和平温厚,文气光明正大,当比拟唐宋诸大家,识者以为确论。” 王佐沉浸于诗歌创作,在地方上曾被列为“四绝”之一(丘浚的“读绝”、海瑞的“忠绝”、王佐的“吟绝”、张岳菘的“写绝”),但其诗作却没有刊刻付梓,因此很快便湮没无闻。明末清初大诗人钱谦益纂辑的《列朝诗集》选录明代所有诗人的代表作,为数近两千家,却漏了王佐。 罗伟江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二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620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