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在桥梁工地上
释义
在桥梁工地上

当代特写。刘宾雁著。最初发表于《人民文学》1956年4月号。本文描写在黄河上游某地一个桥梁队里所发生的矛盾和斗争。该队3分队队长兼主管工程师曾刚深入工人群众,了解下情,富有实践经验,大胆创新。他和工人们商量,节材料,挖潜力,提出了一系列实际可行的合理化建议,这些建议如被采纳,当使工效成倍增长。但是队长罗立正却不仅对此极为冷漠,而且还指责曾刚及其3分队“幼稚”、“冒险”、“太大胆”、“无纪律”,甚至是“反党行为”。于是,双方展开了一场保守与反保守的矛盾斗争。斗争的结果是曾刚被调离,而罗立正则依然故我。作者并不满足于对这场斗争表层意义的揭示,而对罗立正这个人物的灵魂进行层层深入的剖析。他很早参加革命,在战争年代极端困难艰苦的条件下修过桥。那时他朝气蓬勃,充满理想,一心向往着胜利后带上一批人和机器,“到黄河、长江上把大桥一个个地架起来”。但是6年后,当他的梦想都实现了时,他却满足于已有的成绩,故步自封,求稳怕“乱”,不思前进,不爱听不同意见,对新鲜事物不感兴趣。原来他心中的理想之火早已熄灭,只迷醉于驱车猎黄羊和修理钟表,或者借进城开会之机闭目养神。“不犯错误,就是胜利”是他全部工作的终极目标;“最重要的是领会领导意图”,一切照领导的意旨办事是他万无一失的工作方针;“成绩还是最主要的。谁要是忽略这一点,谁就得犯错误”,缺点是“不可避免”的。这是他拒不接受批评、文过饰非的挡箭牌。仗着这些所谓的做官“经验”,他在由于自己领导无方而造成的重大责任事故发生后,竟然没有受到任何批评和处分。而那位与工人一起奋力抢险从而避免重大事故的曾刚却被调离了。在“反右倾”、“反保守”运动迅猛展开时,罗也没有受到冲击和触动,因为在他的引导下,这场运动竟变为“自下而上”的群众性“检查”活动。本篇问世后,曾产生过较强烈的社会反响。

刘士杰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四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1884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8 20:2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