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在全国话剧、歌剧、儿童剧创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
释义 | 在全国话剧、歌剧、儿童剧创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当代文艺运动文献。系陈毅1962年3月6日在广州召开的全国话剧、歌剧、儿童剧创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初次公开发表于《文艺研究》1979年第2期。共讲了8个问题:1.应该给知识分子脱掉“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帽子,他们与工人、农民一样是劳动者,是国家的主人公。“愚昧——几万万人没有知识、没有科学知识,也是很大的敌人”。党对科学、文学事业的领导应当遵重科学与文学的规律,要发扬民主,不能独断专行。要纠正过去工作中的粗暴生硬作风。2.剧本创作要尊重作家的创作权力,领导者的好恶不能作为艺术标准,创作“还是以作家的个人努力为主,集体创作,总是一种方式,它不是主要的”,更为滑稽的是,不知从哪里冒出来这么一股歪风,“领导出思想、群众出生活、作家出技巧”。作家不要接受所谓“任务”。3.以新的团圆主义代替了老的团圆主义,不写悲剧的理由是新社会没有悲剧,其实很多人天天在那里造悲剧、演悲剧,为什么不可以写悲剧?4.领导是服务帮助,而不是乱干涉,领导不能总是“指示”。5.运动中受委屈的科学和文艺工作者要沉得住气,相信是非总是能搞清楚的,相信前途是光明的,不要斤斤计较。6.戏剧批评要继续开展,要先讲成绩,再讲缺点,要实事求是,过去批评错了的要重新估价。7.党性和个性不是矛盾的,个性是党性的基础,离开了个性就没有党性,离开了个人就没有什么集体,个人只有在集体中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8.写人民内部矛盾要掌握分寸,要起到积极作用,批评缺点错误是必要的,“现在搞到不能批评,一批评就是反党,一批评就是反社会主义,就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这是不正常的;创作形成了公式化,工人是进步的、工程师是落后的,人民内部矛盾是复杂的,并不是这么一个公式。这篇讲话肯定科学文化和知识分子的价值,以及发扬民主、尊重艺术规律的精神,对纠正当时左倾教条主义有重要意义。粉碎“四人帮”后这篇讲话公开发表,对反拨极左文艺思想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张祥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四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1876-1877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