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刻骨相思记
释义
刻骨相思记

近代白话章回小说。2集28回。徐枕亚著。初载1915年8月至10月《小说丛报》(上海)第13期至15期。单行本初版不详。仅见1927年4月清华书局(上海)再版铅印本和1947年大众书局(上海)再版铅印本,均2册。各回有作者胞兄徐天啸评语。

书叙清朝末年,扬州有个才子,名叫江笑山。其人不仅擅长诗文书画,尤其精于篆刻,能在金石竹木器物上刻出极小极好的字。只因厌恶科举做官,被其父江汉臣逐出家门,浪迹天涯。偶然驻足常熟,与当地名士潘子野、钟竹士、齐眉君一见如故,诗酒往还,一住经年。当地有个才女,名叫颜三姑,因父母早逝,兄嫂不肖,寄居在干妈易老夫人门下。偶然见到了江笑山的一件刻品,芳心爱慕不置。后来二人邂逅相遇,一见钟情。双方朋友察知其意,极力撮合,希望玉成其事。不料好事多磨,三姑被恶少易桐侯所看中,欲娶为妾,于是用重金收买了三姑的胞兄颜幼山,叫他从中作梗。笑山婚姻不遂,大病一场。病愈赴沪散心,行前与三姑相约:倘若婚姻不谐,终身不娶不嫁。笑山在沪不久,其弟梦芝前来召回。原来其父年老思子,已生悔意;又见笑山刻字巧夺天工,广为时人赞誉,脸上也觉光彩:因此渴望儿子回家。父子久别重逢,自然悲喜交集。这里方庆父子团圆,常熟又传婚姻喜讯。原来笑山的刻品传到北京,翁宰相偶然得见,惊为奇才。三姑的干爹易子屿本为京官,便将笑山与三姑的婚事上禀翁宰相。于是翁宰相立派子屿回到常熟,专办此事。结果自然是一切阻力瓦解冰消,笑山和三姑终成眷属。夫妻二人专程到北京向翁宰相致谢,翁宰相欲留笑山在朝供职,被笑山婉言谢绝。于是夫妻相偕游历,不知所终。

本书与作者的其他作品相比,有两点明显的不同:一是行文使用白话,二是故事以团圆结局。然而积习难移,终究不能脱胎换骨。白话文中不时出现文言乃至四六句,更有诗词歌曲随处可见,使文体很不统一。故事以团圆结局,说明作者力图摆脱他所熟悉的哀情小说的模式,然又滑入古代才子佳人小说的老套,而且全书笼罩着愁云惨雾般的灰色情调,与他的哀情小说并无根本区别。至于作者所赞赏的主人公江笑山,充其量只能算是个“多余的人”。他视功名如粪土,又对国家和人民漠不关心,甚至连名山大川也不能唤起他的兴趣。他自视超脱和清高,但又为点滴恩惠而拜倒在宰相的脚下。他似乎重于爱情,但爱情的圆满并没有带给他多少欢乐。这一切反映了作者的混乱的世界观和灰色的人生观。

裴效维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六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3895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30 21: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