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刘跂 |
释义 | 刘跂 宋代文学家。字斯立。东光(今属河北)人,尚书右仆射刘挚之子。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中进士,授亳州教授。宋哲完元祐年间以雄州防御推官任江州彭泽知县,后历任管城、蕲水知县。曾主管成都府永宁观。宋徽宗政和末以朝奉郎卒。晁说之为他作了墓志。《宋史》将其传附于《刘挚传》之后。刘跂晚年作学易堂,乡人称他为学易先生。著有《学易集》20卷,失传,清人据《永乐大典》辑得12卷,又削去青词,厘为8卷,收入《四库全书》。刘跂诗文在北宋末期文坛上有一定的地位。古文简劲而有法度。南宋王銍《四六话》推许他的骈文工美。他的诗多受江西诗派影响,似陈师道体,落落无凡语,而时露生峭。南宋吕祖谦编《宋文鉴》,收入他的不少诗文。 孙映逵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四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2234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