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裴少俊墙头马上
释义
裴少俊墙头马上

元杂剧剧本。简名《墙头马上》。白朴作。4折。剧本写唐代裴行俭尚书之子裴少俊代父前往洛阳选奇花异卉,路经洛阳总管李世杰花园,恰逢小姐李千金在墙头向外窥望。2人一见钟情,彼此爱慕,并传书递简,相约夜间幽会。李千金与裴少俊在绣房相会,被守夜的嬷嬷撞见。嬷嬷劝2人私奔逃走,等裴少俊得官,再来李府认亲。李千金私奔到裴家,在后花园隐居7年,生1子1女。恰逢清明节,裴尚书偶至后园漫步,遇孙儿、孙女及千金,始得知隐情,以聘则为妻,奔则为妾为由,逼少俊写了休书,留下子女,逐走李千金。李千金回洛阳家中,父母已经双亡,只好闭门独居。不久,裴少俊应试状元及第,除授洛阳县尹之职,到李家认亲,李千金不肯相认。是时,裴尚书也带领孙儿孙女前来陪罪,遭到李千金的严词痛斥,后来李千金不忍亲生儿女的哀告啼哭,方与裴少俊和好团圆。

《墙头马上》是白朴最出色的作品,被认为是元代杂剧四大爱情名剧之一(其余是《西厢记》、《拜月亭》、《倩女离魂》)。它通过李、裴的爱情故事,极力宣扬男女自由婚姻合理,表现了鲜明的民主思想倾向。李千金的性格大胆、泼赖,深信自己的行为合理,个性色彩非常鲜明,是中国古代戏剧中引人注目的女性艺术形象。

此剧原本唐代白居易新乐府诗《井底引银瓶》敷演而成。在宋、金时,就有人把这一题材编为戏曲:宋代官本杂剧有《裴少俊伊州》、金代院本有《墙头马上》、《鸳鸯简》等。金人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开头有“也不是崔韬逢雌虎,也不是郑子遇妖狐,也不是井底引银瓶”等句,可见在宋、金时代这一故事在民间流传之广泛。元代南戏也有《裴少俊马上目成记》,《寒山堂曲谱》说此剧“曲白俱美,必才人手笔也”。但剧本今已不存。

《录鬼簿》、《太和正音谱》、《元曲选目》著录。现存版本有:脉望馆校《古名家杂剧》本、《元曲选》本、《柳枝集》本。以上3本正名,俱与《录鬼簿》正名“千金女眼角眉尖,裴少俊墙头马上”不同。

孟繁仁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八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6149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30 20: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