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钱载 |
释义 | 钱载1708—1793 清代诗人。字坤一,号萚石。秀水(浙江嘉兴)人。乾隆元年(1736)应博学鸿词之举,稍后又荐举经学,均罢归。乾隆十八年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累官至礼部左侍郎。乾隆四十八年辞官归里,家居以卖画为生,逾10年卒。著有《萚石斋诗集》、《萚石斋文集》等。 钱载是清代中叶的著名诗人。他身为文学侍从之臣,诗歌内容较为空泛,不乏歌功颂德之作。但他有不少作品抒写自己内心的真挚感情,十分动人,颇具特色。如《僮归十七首》、《到家作四首》、《得世锡书卜以九月二十六日葬其母夫人于嘉兴县九曲里之新阡感成追记诗二十九首寄焚墓前》及《题后三首并寄》等,每每为人称道。在艺术上,钱载诗歌的特色尤其突出。它从韩愈和黄庭坚入手,刻意在句法上求变化,特别是在实词的排列组合上下功夫,由此翻旧为新,自成面目;拗折险怪,瘦硬生新。如“村南北绿鸟呼酒,陌东西阴人饷桑”(《有怀故园亲戚》),“指点钓鱼台废墅,商量运酒舫新洲”(《题图塞里学士野圃》),“树有杉槐松柏槲,人多男女子孙曾”(《观祭扫张夫人墓》)之类,造句都不同凡俗。他的语言既通俗又凝炼,并好以口语入诗,也是一大特点。 钱载当时与厉鹗、严遂成、王又曾、袁枚、吴锡麒齐名,并称“浙西六家”。他的诗学上承清初朱彝尊,旁连金德瑛、王又曾,下启稍后的钱仪吉、钱泰吉兄弟乃至近代的沈曾植等人,形成了一个相当大的秀水派。略晚于钱载的广东诗人黎简,近代的宋诗运动以及“同光体”诗人,在不同程度上也都受到过钱载的影响。钱钟书对其诗甚有研究,曾在《谈艺录》中以“钱萚石诗”、“学人之诗”、“萚石诗以文为诗用语助”、“萚石言情诗”、“萚石七律对联”、“萚石萃古人句律之变”、“清人论萚石诗”等标题,对其诗进行了较为深刻、系统的评述。 朱则杰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七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4837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