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高不骞 |
释义 | 高不骞1615—1701 清代诗人。字槎客,晚号小湖。华亭(上海松江)人。讲求古学,不屑科举,50岁尚为布衣。康熙四十四年(1705),康熙帝南巡,召试待赋,授翰林院待诏,是年入京,纂《方舆考略》、《月令辑要》、《分注御选唐诗》,以葬母乞假归,于是不再出。年少时曾就教于朱彝尊,与惠士奇、何焯、张大受等名士相交。好学嗜古,长于考据。亦工诗,他的诗专以唐人为宗尚,格律工稳,语言整炼,同时能注意整体意境。如《雨余渡澄照塔院》:“湖雨过前汀,行舟出杳冥。山含九朵白,塔耸一痕青。风幔苍茫卷,睛钟次第听。城阳归路远,不上水心亭。”这首诗写雨后景象,历历如绘,用字准确传神,音调和谐悦耳,意境浑融完整,确为佳作。由此可以略见其风格。著有《罗裙草》5卷、《傅天集》1卷、《商榷集》、《松玕书屋集》。 叶君远,董伟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七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4969-4970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