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骈体文钞 |
释义 | 骈体文钞 通代骈体文选集。清人李兆洛编选。凡31卷,分上、中、下3编。上编18卷,包括铭刻、颂、杂飏颂、箴、谥诔、哀策、诏书、策命、告祭、教令、策对、奏事、驳议、劝进、贺庆、荐达、陈谢、檄移、弹劾各体,共309篇,是李氏所谓“庙堂之制,奏进之篇”。中编8卷,包括书、论、序、杂颂赞箴铭、碑记、墓碑、志状、诔祭各体,共246篇,属“指事述意之作”。下编5卷,包括设辞、七、连珠、笺牍、杂文各体,共246篇,“多缘情托兴之作”。每编之后有小序,3编之后有总序。有些文章之后加有李氏简短的评语。所收文自先秦两汉迄于隋。李氏针对当时盛行的姚鼐《古文辞类纂》推崇唐宋八大家的倾向,提出治文应宗两汉,而欲宗两汉则又非自骈文入手不可,因此选编此书,使学者得沿其流而溯其源。李氏主张骈散合一,认为文之起源不分骈散,后起之骈文实出于秦汉散文,文章的语言形式“奇偶不能相离”,要“相杂而迭用”,因此本书虽以骈体标名,但仍然选入了《报任安书》、《出师表》等文。此书有嘉庆末唐氏原刻本。清同治举人谭献数次评点此书,历时二十余年,探幽发微,阐述大义。有《四部备要》排印谭氏手批本行世。 陆国斌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六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4651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