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怡志堂诗初集
释义
怡志堂诗初集

近代诗集。8卷。朱琦著。咸丰七年(1857)刻本,线装2册。卷首有杨传第《序》,梅曾亮、张际亮等13人《评跋》,祁㝦藻、边浴礼等11人题词。卷末有宗鉴成《书后》。全书以编年体方式编纂,但对作于道光二十三年(1843)的《新铙歌》40章,却“别为卷列集首”。因其写清初入关,遂定中原,统一天下,被视为“一代之乐歌”。它在形式、音节上的特色,林昌彝说是“篇什之短长,音节之高下,各自成调。不必貌似古人,而可与少陵、香山比肩接踵”(《射鹰楼诗话》)。从卷2起,则严格按编年顺序编排。卷2录道光十年(1830)至十五年(1835)的诗共46首。主要写他的家训、与家人话别北上的见闻。如《咏古》说明他早年写诗所受的影响。卷3录道光十九年(1839)至二十一年(1841)的诗共63首。继续写北上途中的观感和抵达京师与友人的聚会。如《石门道中》表现出他对民间疾苦的关注。卷4录道光二十二年(1842)至二十五年(1845)的诗共36首。重点写他对鸦片战役的基本态度。如《书愤》、《感事》、《纪闻》等,“备论海防,而于尔时沿边死事诸臣,尤详载之”(冯誉骥《评跋》)。反映出他的爱国思想。卷5录道光二十六年(1846)至二十七年(1847)诗共21首。写他在京师与曾国藩、梅曾亮等的往来。如《伯言先生六十初度,同人集龙树寺,设饮赋诗,邵蕙西舍人诗先成,因次其韵》,有“文事今再盛,四海勤造请”之句。说明他对姚门弟子梅曾亮支撑桐城派进行文学活动的崇敬。卷6录道光二十七年(1847)出都南下,途经湖北、湖南时所作诗共72首。如《洞庭望君山有怀吴南屏》,抒发了对吴敏树的怀念之情。卷7录咸丰五年(1855)的诗共82首。卷8录咸丰六年(1856)至七年(1857)的诗共107首。大部分是饮酒唱酬或话旧送别之作。如《润臣出示犀角槎杯,席间索句》、《席间重展梅先生寿宴图,再题一律》等。朱琦诗“早年取经香山,及与伯言梅郎中游,始改师杜韩及北宋诸家”(宗鉴成(《<怡志堂诗集>书后》)。龙启瑞认为他的古诗“以奇气驱遣其词采,浏漓顿挫,不拘故方”。而近体诗“尤能运盛气于排偶之中,俪词比事,天然凑泊”《评跋》)。

牛仰山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六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3921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4 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