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怎样地建设革命文学 |
释义 | 怎样地建设革命文学 现代文学评论文。李初梨作。发表于1928年2月15日《文化批判》第2号。该文认为创造社初期的“自我表现”说,是观念论的幽灵,个人主义者的梦呓。至于说文学是描写社会生活,也不过是小资产阶级意识的产物,机会主义的念佛。而真正的文学是生活意志的表现,应以阶级背景作为社会根据,以阶级的武器作为组织机能。 该文指出,10年前的新文化运动是当时资产阶级和封建统治阶级的斗争在社会意识方面的反映。而文学革命是白话文运动。但资产阶级后来与封建势力妥协了。崛起的创造社站在小资产阶级的立场,继承文学革命的正统,反对封建势力和官僚化的新兴资产阶级,是一个革命势力。但是小资产阶级地位不稳定,加以近年来,封建势力的加强和帝国主义的榨取,于是创造社结束了前期的使命。新兴的革命文学应当而且必然是无产阶级文学。无产阶级文学不是描写贫穷的文学,因为资产阶级文学中也有此类杰作;不是无产阶级自己写出来的,因为无产阶级未解放以前,写出来的仍是资产阶级文学;也不是写“革命”、“炸弹”的文学;不是只写无产阶级情绪或革命理想的文学。无产阶级文学是为完成它主体阶级的历史使命,不是以观照的表现的态度,而是以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产生出来的一种斗争的文学。当无产阶级作家的必要条件是获得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克服自己的有产者或小有产者的意识,并把理论与实践统一起来,无产阶级作家是“为革命而文学”,不是“为文学而革命”。无产阶级的文学作品是“由艺术的武器到武器的艺术”。无产阶级文学的形式大约有4种:讽刺的,暴露的,鼓动的,教导的。本文是20年代革命文学论争中有代表性的文章之一。 冯志伟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六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4417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