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萧㪺
释义
萧㪺1241—1318

元代学者、诗文家。字维斗,号勤斋。奉元(陕西西安)人。早年曾出为府史,与上级言语不合,便引退还乡。在南山读书30年,博极群书,学者及门受业者极多。忽必烈曾召萧㪺侍潜邸,他以疾辞。授陕西儒学提举,也不赴职。后累授集贤直学士、国子司业、集贤侍读学士,皆辞而不受。至大元年(1308)拜太子右谕德,扶病至京师。朝廷尚酒,萧㪺书《酒诰》为献。不久就以病力求去职,但又授集贤学士、国子祭酒。因病固辞而归。卒年78,赐谥贞敏。萧㪺被称为一代醇儒,为文立意精深,言近而旨远。有《勤斋集》,但在元代其诗文就多散佚。至正四年(1344)苏天爵辑为15卷刊于淮东,但入明后久已亡佚。清乾隆时修《四库全书》,从《永乐大典》中辑出《勤斋集》8卷。栾贵明《四库辑本别集拾遗》又从《永乐大典》残帙中补辑出萧㪺诗6首。《元诗选癸集》收入其诗1首。《全金元词》有其词4阕。《四库全书总目》评云:“诗非所长,而陶冶性灵,绝去纤秾流派,亦足觇其志趣之高焉。”萧㪺还著有《三礼说》、《小学标题驳论》、《九州志》等著述。

杨镰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七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5236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30 20:3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