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草木篇
释义
草木篇

当代散文诗。流沙河著。初载《星星》1957年1月创刊号。篇首引唐代白居易的诗句:“寄言立身者,勿学柔弱苗。”这是一组托物咏志的散文诗。全篇由《白杨》、《藤》、《仙人掌》、《梅》、《毒菌》5章组成。诗中描写“白杨”象“一柄绿光闪闪的长剑,孤伶伶地立在平原,高指蓝天”,也许一场暴风会把她连根拔去,“但,纵然死了吧,她的腰也不肯向谁弯一弯”;“藤”纠缠着丁香往上爬,“终于把花挂上树梢”,丁香被缠死了,“他倒在地上,喘着气,窥视着另一株树”;“仙人掌”不想用鲜花向主人献媚,“遍身披上刺刀”,主人把她逐出花园,不给水喝,“在野地里,在沙漠中,她活着,繁殖着儿女”;“梅”在姐妹里“爱情来得最迟”,春天百花媚笑引诱蝴蝶的时候,“她却把自己悄悄地许给了冬天的白雪”,在姐妹里“她笑得最晚,笑得最美丽”;“毒菌”在阳光照不到的河岸出现了,“白天,用美丽的彩衣,黑夜,用暗绿的磷火,诱惑人类”,“妈妈说过,那是毒蛇吐的唾液”。这篇诗发表后引起读者注意,受到肯定的评价,不久在四川文艺界以至全国展开了对《草木篇》的批判,“反右派”斗争开始后,批判更加激烈,该篇被打成“反党反社会主义”的“毒草”,作者也因此被错划为“右派”,蒙受20多年的苦难。粉碎“四人帮”后,该诗及其作者均获平反。1979年,这篇诗被收入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重放的鲜花》。1980年2月,《星星》月刊发表一组文章,给予本篇较高的评价,其中戴明的文章认为这是一组“充满人生哲理的散文诗”。作者回顾说,他当时“有感于情,有结于心,不能不发,不敢不抒,顾不上得罪某些人了,就胡胡涂涂地写下了《草木篇》”(《锯齿啮痕录·可悲的误会》)。1983年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当代文学参阅作品选》第2册收入此篇并介绍了有关争论情况。

何火任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六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4238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8 10:5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