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饮酒读骚图 |
释义 | 饮酒读骚图 近代杂剧剧本。又名《饮酒读离图》,亦名《乔影》。1折。吴藻(女)著。道光五年(1825)莱山吴载功初刻本。姚燮编《今乐府选》及郑振铎编《清人杂剧二集》均收录此剧。又载《游戏杂志》第18期,题名《花帘杂剧》。卷首有许乃谷、齐彦槐、陈文述、葛庆曾、汪端、张襄、嶽莲、归懋仪、徐钰等14人题词。卷末有葛庆曾《跋》、吴载功《跋》。主要剧情写少女谢絮才“生长闺门,性耽书史。自惭巾帼,不爱铅华”。深感身为女子,“竟似闭樊笼之病鹤”,幻想变为男子,摆脱束缚。遂自描女扮男装小影一幅,题名《饮酒读骚图》,自己对影玩阅,狂饮痛哭,以消愤懑。该剧系作者自写身世。据陈文述《西泠闺咏》卷16《花帘书屋怀吴苹香》诗前所缀吴藻小传中记载,吴藻“尝写《饮酒读骚》小影,作男子装,自题南北调乐府,极感慨淋漓之致。托名谢絮才,殆不无天壤王郎之感邪!”梁绍壬亦提及吴藻曾绘此图,“盖寓速变男儿之意。余为题图,有句云:‘南朝幕府黄崇嘏,北宋词宗李易安。’盖非虚誉也。”(《两般秋雨盒随笔》) 该剧一经传出,立即在社会上引起极大反响。吴载功《跋》云:“乙酉(道光五年)秋,余客沪上,友人出视此册读之,觉灵均香草之思犹在人间,而得之闺阁,尤为千古绝调。适有吴门顾郎兰洲,善奏缠绵激楚之曲,爰以是出授之。广场演剧,曼声徐引,或歌或泣,靡不曲尽意态。见者击节,闻者传钞,一时纸贵。”许乃谷题词亦云:“传观尽道奇女子,亟付雏伶为奏技。雏伶亦解声泪俱,不屑情柔态绮靡。”可见该剧当时传唱、传钞、演出的盛况。诸家戏曲论著,均予以高度评价。如近人冯沅君认为,该剧较为典型地反映了“明清杂剧与金元杂剧有个显著的差别,就是其中上品往往与抒情诗接近,它们常是作者的富有诗意的自白。换句话说,作者将他们直接或间接遭遇的、感受的、计划的、幻想的,借剧中人物(历史或虚构的)表达出来,所谓借他人的酒杯,浇自己的块垒。与金元作家取通俗的史事、传说为题材者迥异。”(《古剧说汇·记女曲家吴藻》) 梁淑安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五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3070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