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荀况
释义
荀况

战国末年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时人尊称为荀卿或孙卿(“荀”、“孙”二字古音相近)。其生卒年不详,大约生在公元前4世纪末,可能一直活到秦灭六国之后(据《盐铁论·毁学篇》记,门人李斯相秦,荀况还担心其“罹不测之祸”)。年50游学于齐。当时齐都临淄(今山东淄博)的稷下(稷门或稷山之下)设有学宫,为各国学者聚集的中心。他三次被推举为学宫主持人——“祭酒”。后因被谗去齐,到了楚国,春申君用为兰陵(今山东苍山县兰陵镇)令。春申君死,荀况罢官,在兰陵定居下来。他“嫉浊世之政,亡国乱君相属,不遂大道而营于巫祝,信𥘌祥,鄙儒小拘,如庄周等又猾稽乱俗,于是推儒、墨、道德之行事兴坏,序列著数万言而卒”(《史记·孟子荀卿列传》)。死后也葬在兰陵。荀况的弟子颇多,其中以秦始皇的丞相李斯、《韩非子》的作者韩非最为有名。所著《荀子》一书,批判和总结了先秦学术思想,对古代唯物主义有所发展。他肯定文学的德教作用(《荀子·大略》云:“人之于文学也,犹玉之于琢磨也”。),主张“凡言议期命以圣王为师”(《荀子·正论》),以“诗书礼乐之道”为归宿(《儒效》)。认为“凡言不合先王,不顺礼义,谓之奸言”(《荀子·非相》)。从而奠定了征圣、宗经、明道的传统文学观的基础。所著《荀子》32篇是先秦论说文的代表作,其文章词藻丰富,比喻生动形象。

李少雍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六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4250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4 11:52:18